分卷阅读43(2 / 2)
两人正走走说说,突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奔来,又往司马光手中塞了一张“小广告”。
李参笑道:“不知这‘仿单’上又写了什么新鲜生意。”
在汴京那里,“仿单”单指夹在商家出售的商品一起送出的小传单。这少年单单将这一张纸送出来,李参只管依着汴京的规矩把它叫做“仿单”。
谁知司马光却呆在原地,眼光凝滞,一动不动。
李参正好奇,要凑过头去看司马光手中那一张印满字迹的纸张,却听刚才那名散发小广告的少年大声说:“官府新推‘青苗贷’,虽名‘青苗’,却是寻常人家都能贷的,年利两分,比私人高利贷便宜不少,如果确定有能力偿还,不妨借上一借……”
李参震动:“这……这难道是京兆府派人印的……”
但若是京兆府派人做的,他身为陕西路转运使,又怎么会不知道?
只听那少年冲他们二人继续补充一句:“这上头写的是‘青苗贷’的详情,是‘官方’的标准说法,若是不识字,就去找个识字的先生,听他们详说一遍,再去问官府也不迟。”
李参和司马光都算是高官显宦了,司马光当年还是个二十岁就高中进士的“才子”,被一个市井小儿当街说起“若不识字”怎样怎样,都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们又相互看了一眼。
司马光连忙将手中的小广告递给李参:“清臣兄请看。”
李参接过小广告,一目十行地飞快看下去,瞬间看完,点着头说:“说的确实是今次‘青苗新法’的内容,一字不差。”
司马光不由得失神:“如此说来,是有人在帮助王介甫在陕西民间乡里大力推行这‘青苗贷’了。”
李参纳闷:“没听说啊……”
司马光却哼了一声,道:“在京兆府城里说‘青苗贷’,可这长安城里哪里来的‘青苗’?若是将这‘仿单’送去乡里,乡民们多半不识字,又如何听得懂这些?”
他话音刚落,远处童音清亮,一群孩童大声唱起了童谣:
“青苗贷,苗青青,春时贷,夏时清;急时借来换口粮,丰收还钱入府库,借贷犹需农事勤……”
司马光顿时哑口无言。
这童谣响起得太是时候,将司马光的质疑回击得无懈可击。
一旦这童谣在乡里传唱开来,乡民们便都明白了这“青苗贷”是什么。想必王安石的这一项新法,会在陕西一地推行得比较顺利。
李参却在一旁会心微笑:“不知是什么人在京兆府传播这‘仿单’与童谣,算是帮了官府一个大忙。”
司马光也觉得是,连忙把正在四处派送那青苗贷“仿单”的少年叫来,问他是谁命他派这些。
那少年声音清亮地回答:“自然是横渠先生门下。”
少年见司马光有些外地口音,顿时胸脯一挺,骄傲地说:“横渠先生是我们陕西的大儒,学问极好,先生说的就肯定是对的呀!”
“张横渠?”
一想到连张载这样的大儒,都有附庸新党之嫌,司马光的脸色瞬间沉下。
“看来,有必要去拜会一下这位名震关系的横渠先生了。”
*
翌日,明远一到文庙,便被吕大临急匆匆地叫到一边。
“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