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1(1 / 2)

加入书签

。比起已经铁桶一般的扬州,应天更危险。”

朱元璋回应天后,立刻下令,因扬州之事的触动,不忍夺别人香火,让义子们纷纷改回原本姓氏。若不明自己姓氏的,可暂时跟自己姓朱。他会帮义子们寻找原本祖籍。

这一举措的理由太冠冕堂皇,再加上现在人人都在吵井田制,所以没有掀起任何小水花,义子们都纷纷改名。

比如朱文忠就改成了李文忠,陈英没当多久朱文英又改回了陈英,就朱文正还是朱文正。据说是陈国瑞亲口提议,这侄子姓朱挺好的,他们陈家子嗣兴盛,不差这一个。

懂的人都懂朱文正没改姓的原因。不懂的人……好了,朱文正是陈家对朱元璋表达忠心的“质子”一事实锤。

朱元璋顿了顿,道:“夫人现在事务繁忙,每日都会出门。虽然做了伪装,但仍旧很容易被标儿撞破身份。”

汤和讪讪道:“大嫂啊……大嫂真是太厉害了。”

徐达松开捏着嘴唇的手指,道:“不只是大嫂厉害,大嫂一号召,军中弟兄们的媳妇们都变得好厉害。汤和,你媳妇不也很厉害?”

汤和嘴欠道:“那是,比你这个没媳妇的人厉害。”

徐达:“呵呵。是啊,比你这个又喝酒误事的人厉害。”

汤和不说话了。兄弟就是哪里受伤,就用刀子戳哪里是吧?

徐达又道:“其实可能她们之前就这么厉害,只是没机会展示自己。”

朱元璋轻轻点了一下头:“的确如此。让夫人全力施展拳脚试试。”

在朱元璋的全力支持下,马秀英更大胆了一些。

她召集懂文字的女子走出了应天城,手持井田制的政策,在来往商道必经之路上建起免费茶棚,宣讲政策,并发传单。

这是陈标给马秀英出的主意。

来往商人是这个世道传递消息的最主要渠道。无论他们是否同意这个政策,只要他们知道了,井田制的相关内容就会跟着商人们的脚步,传递向华夏每一个需要商人的角落。

陈标认为,朱元璋麾下不缺将领,甚至文官也不是现在所急缺的,可以临时培养。

朱元璋领地缺少的是能种地、能交税、能充当兵源的百姓。

只要流民和其他领地生活过不下去的贫苦百姓知道朱元璋的“井田制”能给他们分田,他们就会涌入朱元璋的领地。

特别是女性。

这个时代青壮男人只要从军就能混口饭吃,但死亡率超高,经常一个村庄只剩下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都要耕地,都要为占领那个地方的军阀老爷们交税。但她们都算“非法耕种”,别人想夺走她们的田,随时都可以夺走。

反正都要种田交税,为什么不去朱元璋的领地,至少那田地是自己的?

乱世之中,女性地位低贱,不被当做人看,却是重要的“资源”。

若一个地方女性多,就会吸引更多的青壮年,也会有更多的人口增长。

朱元璋原本没发现这件事。

分别领兵出征的常遇春和徐达来信,说途中许多山匪水匪和零散兵勇听见他们是朱家的兵,纳头就拜,非要投奔。原因竟是天下贫苦女子纷纷往应天来,给朱元璋当兵就能娶到媳妇。

纳头就拜的抱着常遇春和徐达的马腿嚎:“秀英夫人说了,朱元璋的领地什么不多,种田织布都是一把好手的女人多!朱元璋的兵只要人老实,没恶习,能善待这些好女人,媳妇她包介绍!”

朱元璋接到常遇春和徐达书信后,学他儿子歪了歪脑袋。

还能有这事!

朱元璋再次傻眼。

自从他家马夫人变成秀英夫人之后,领地欣欣向荣,一扫谢再兴叛逃的阴霾就罢了,怎么还能有这种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