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 / 2)
二个小时。最近,我的时针追上这一圈差距,在生物意义上也过上了北京时间。”
中国小南城东门桥一号楼404。两室一厅独卫。
青豆蹲在安静无味的坑上,p眼儿惊慌失措受宠若惊,罢工便秘了。
程青豆无奈地揉揉肚子,回到半室,躺进距离天花板两米的床上,迎来了小南城的1989年。
这一年挤挤攘攘,大事小事没个商量,纷纷插队发生。
第14章 1990之前 ◇
◎梦里不知身是客2◎
而□□年一切的坍塌, 早在八八年的疯狂或是更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八八年,程青松忙疯了也赚疯了。改革攻坚进入价格闯关,通货膨胀下的抢购浪潮席卷全国。
民众每天听广播, 走路吃饭也不放过, 生怕错过政策的首发。
新华社喊一句“中国的物价改革是一个大胆行动......”不等广播结束, 人立刻作鸟兽散,嘴里喊着要涨价了要涨价了, 脚下迅疾往所有能买到东西的地方蜂拥。
隔壁上海上百件商品零售价格翻了两三成, 抢空保值金器和实用“新三件”也就算了,连奢侈名表也要抢, 最后柴米油盐按箱往家搬。百货大楼和日用品店像被洗劫。先全是人,后面人和货都没了。没办法, 只得搞限购,凭户口买, 凭票证买, 凭结婚证买。
《南城日报》上午发出上海限购新闻, 下午本市的百货大楼就被挤爆了。
邹榆心想买台冰箱, 跑去百货大楼连门都没挤进去, 最后还是通过青松才买到的。
不止邹榆心,家属院不少人都是直接找青松买的。
八十年代冰箱需求量日益增长, 国内品牌的冰箱是用进口压缩机等零配件组装销售的。因为制造门槛很低, 省里有几十家冰箱工厂,质量参差不齐。
为控制这种情况, 规定只有定点单位可以获批进口压缩机, 并且进行广告宣传。
那几年冰箱厂倒了一大片, 据说, 好几个小老板一时没想开,纵身一跃,撞进了水泥地里。而没倒的冰箱厂,多是搞到了进口压缩机的货源。
青松就有进货渠道。他和六子混街头,不差信息源,差的就是运气。
他们先只是赚个倒手的差价,后来看人人都在商品经济的浪潮里学游泳,于是脑袋一热,登记注册了青松牌电冰箱厂。
他们在小南城外/围租了个废弃的便宜厂区,自己进了批进口压缩机,装配了生产线,请来模具师傅,一切顺利,第一单就是三千台。
接着,他们踏着88年抢购浪潮,借电冰箱售空东风,创利润八万,一下子还掉了信用社六万贷款。按照这个趋势,他们能大富。
六子清掉家里的债,把老房子稍微粉刷了一下。青松则拿着剩下的几千块,说想买房。
六子说:“买啊,借钱买,买了就去找冯蓉蓉。”
两人躺在厂区宿舍,枕下是陡然逆转的命运,心脏和呼吸活蹦乱跳得不知要往哪儿安放。
睡着睡着,两人会忽然激动,抱头疯叫,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青松说,“要是以后没钱了怎么办,突然明白那些人为什么要自杀了。”
六子说,“没钱了就再从头再来,反正别死。”
六子有个开店的梦想,他们去看了几个学校门口的店面,想着明年开个录像厅、溜冰场或者舞厅,以后做个抹发油、翘二郎腿、腰间箍个真皮皮带的大老板。
这个梦想距离他们很近,只要厂子正常运转,他们1990年就能盘个店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