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目。

整个朝廷只以经义科举取士,培养的人也完全只是为了封建皇权服务,除此之外对个人其他素养的要求就通透砍掉了。

“那老师便是六艺皆通了?”谢良臣偏头看他。

他现在已知的是盛平顾礼乐皆熟,书数也精通,至于御嘛,看他驾牛车也算娴熟,想来也是会的,就是不知会不会射箭。

“不就是射箭吗,有何困难?”盛平顾笑一声,从卧室里取了弓箭,抬手便朝院中一草垛射去 ,落箭极稳,正中草垛顶上圆盖。

“老师真乃大才!”谢良臣看得心动,便想趁着他高兴,也学一学,立刻又道,“弟子也觉得先圣所教导的为君子之道甚好,学生愿听从之,还望老师也教我射箭!”

不过这次盛平顾可没应下,而是将箭递给了孙女,摇头道:“贪多嚼不烂,你虽有心,且又练拳数载,不如先跟我学剑术,更何况你在诗赋一道上仍有欠缺,不若先把这短板补上再说。”

好吧,学不了骑射,剑术也行,至少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就像老子出门传道,临行只带了个小童子,骑了头小毛驴,结果出了函谷关就不知所踪。

而孔子身为山东人,本身长得高力气大就不说了,剑术也十分的厉害,再加上有弟子三千,其中二弟子子路据说还是当地的□□头目,因此孔子周游了列国都没出什么事。

毕竟一个身高九尺,手拿长剑,武德积极充沛,手下还有一个旅的人来跟你讲道理,那么你最好就是讲道理,否则使用武力还不定谁吃亏呢,真正做到了以德服人,文德和武德皆备。

只是听盛平顾说到做诗,谢良臣头就痛得很。

他可没那么多的浪漫情怀和伤春悲秋的充沛感情,因此每次写诗就总是干巴巴的,而且大多做得比较白话,文采斐然是绝称不上的,这点让盛平顾很是嫌弃。

见他眉头紧皱,面有难色,盛平顾直接威胁,“快点回去好好补补诗赋,要是这次乡试你落榜了,丢了为师的脸,我便将你......”

“便将我逐出师门。”谢良臣不等他说完就接过了话头。

“怎么?你当我真不敢是不是?!”盛平顾瞪眼。

“老师自然是敢的,我这不是早有自知之明吗?”谢良臣弯弯唇角。

他话音刚落,盛瑗便轻笑两声,见爷爷看过来,又收了笑,只是忍得有点辛苦。

盛平顾见孙女胳膊肘往外拐,胡子抖了抖,直接嫌弃的朝谢良臣摆手,赶人道:“赶紧走,赶紧走,别杵在老夫跟前碍眼。”

谢良臣也不跟他开玩笑了,朝盛平顾再次躬身行礼后就出了盛家竹屋。

这次是他乡试前最后一次来这里,从这回家之后,他就得去江城了,所以也算是来告辞的。

这边乡试考试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上头写了考生需带的东西和注意事项,其中跟上次院试最大的不同就是,吃食要自己准备,除此之外,号房也不再是前头敞开的半封闭,而是还要关门上锁的。

因着这些不同,谢良臣要准备的东西着实不少,要带干粮、解暑的药丸,还得带驱蚊的艾草,至于炭火则不用带,考场会给每人一个炭盆和一支蜡烛。

见谢良臣出来,原本坐在驴车上的江着立刻就跳了下来,朝谢良臣行礼:“少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