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1 / 2)

加入书签

甚至就连他家三小子狗蛋,大家也都开始喊他的大名谢良材。

至于原因嘛,一是因为大儿子要在村里收货,同时还要跟周掌柜来往,大家自从听到货栈的伙计叫他谢大公子后,就不怎么敢叫他栓子了。

二也是因为谢家现在几乎算是平顶村最有钱的人家,而且自家的生计也都全靠了别人,甚至连牛家,别人谢家人也没计较,照旧与普通村人一并对待。

平顶村村民们心里多了敬畏,所以也就慢慢改了称呼,都叫起了大名。

“你记住就好,也多亏良臣他自己想着让改了大名,否则如今二弟你还得现给侄子取一个呢。”

听说要现取名,谢石头也庆幸儿子自己就把名字取好了,否则真要他来取,估计也比狗剩好听不到哪里去。

他颠了颠背上的背篓,里头装着要给夫子的束脩,除了谢家自己晒的干竹荪,再就是腊肉和黄酒。

“大哥,你说孙夫子会不会收下狗......咳,良臣?”谢石头绕了半天,到底没忘记问谢正这个他最关心的问题。

这份束脩虽算得上丰厚,可是他也听说了,夫子收学生也是要看情况的。

谢正对自己学生的学问心里有底,便是没有自己父亲这层关系在,侄儿的学问也足够了,只是自家儿子还欠缺点,恐怕还要他说些好话才行。

“你放心吧,孙夫子最看中资质,良臣他虽才8岁,不过学问却是过关的。”

没了这层顾虑,谢石头放下了心,反正他堂哥说没问题那就是没问题,自己只管出力背东西就好。

路的前头,因为是去镇里正是上学,谢良臣越谢明文两人便把书和要用的笔墨纸砚都带上了,书箱是用竹藤做的,很是轻便,因此背着倒也不算重。

只是没走多久,谢良臣却发现他堂哥已经开始气喘吁吁,额上也冒出汗来,便问道:“大哥,你要是累不如咱们先歇一会?”

谢明文确实很累,自从他读书开始,他爹就没怎么让他下地干活,每天做得最多的也就是在家中读书,因此不仅整张脸捂得很白,而且力气也不大,甚至还比不过谢良臣。

不过他既然比对方大几岁,身为幼弟的谢良臣都没喊累,他更不可能说歇,便摇头,“不用了,眼看快到镇上,咱们赶一赶也就好了。”

谢良臣看了看远处的房屋,虽看着仍有段距离,不过确实也不远了,便点了头。

半个时辰后,四人终于到了洛河镇。

洛河镇之所以由此得名,便是因为此处有落桑河的一条分支,只是因为要与落桑河区分开,便取了谐音字,洛河镇。

镇上有个码头,而经这码头来往的客船不少,所以这镇子虽是不大,但也还算繁华。

车马人群在码头上来往,街道热闹嘈杂,四人穿过闹市,一路往城东而去,等见街边房屋越来越好时,谢正终于在一栋民房前停下了脚步。

谢良臣抬头,果然见屋上门匾上写着“孙宅”二字,也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

古人是有拜师的传统的,这拜师与现代的上课见到老师只叫一声“老师好”不同,而是要论出身。

譬如要是师徒二人都在朝上做官,而要是老师犯了事,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几率受到牵连,以及被认为是同伙。

当然,这里的师徒指的的正式拜入门下的那种,比像考科举,主考官是当期取录士子的座师那种关系要牢固亲密许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