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2 / 2)

加入书签

可木如意不是人,自然不能给出他想要的意见来。

而且因为马皇后的去世,朱元璋的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也没有大臣敢如马皇后那般谏劝。

其实对于自己即将要做的这个决定,他已经思考了很久,也找过几个心腹大臣商议。

太子骤然离世,他悲痛欲绝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传位大事。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是知道的,说不好哪天也就随着皇后和太子一并团聚去了。

可俗话说得好,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自己还能够做这个决定之时,把一国之君定好的。

他有二十多个儿子,说起来也算是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可这些儿子之中,真正能够让他满意的,却是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而这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满意的儿子当中,又只有四子朱棣各方面都比其他兄弟强出一些。

分封北平以来,当地吏治清明,民丰粮足;军队管理严明,个个骁勇善战;部下衷心耿耿,深受百姓拥戴。这些他都看在眼里,甚感欣慰。加上近年来巩固北方边防,消灭北元残部,生擒乃尔不花,朝野上下莫不称道。

看着那些捷报,朱元璋是高兴的,他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策马扬剑,在敌军阵营中勇猛杀敌的模样。

大明刚刚稳定,国家需要一个睿智沉稳的皇帝守他辛苦打下来的江山。

原本让朱标做太子,便是因为他是嫡长子,虽然上阵杀敌的功夫不怎么样,但他贤明仁厚,在诸位兄弟心中也有一定威信,有他镇守京都,藩王分封各地,江山永固应该不是难事。

可是老天偏偏在他定好所有计划的时候,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太子年纪轻轻竟然就随着皇后一块儿去了,给他这个做父亲的留下好大一个烂摊子,无法收拾。

前些日子他跟几位大臣商议立储之事时,便跟他们说想立朱棣为皇太子。他以为凭现在朱棣的声望,大臣们定是不会反对的。

可他却忘记了一点,朱棣是老四。

这在古代帝王世袭的制度中,就是个死穴,永远解不开的死穴。

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几乎是同时叹气。

翰林学士刘三吾痛心道:“皇上说得极是,臣等也认为燕王殿下英武有为,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可是长幼有序,皇上如果立四子为太子,置秦王,晋王于何地?”

朱元璋闻言,差点儿当着群臣的面老泪纵横。

可他知道刘三吾说得没错,秦王晋王都比朱棣年长,按照祖制,怎么轮也轮不到朱棣那儿去的。可是秦王朱樉无论是在性格还是能力方面都无法让他放心将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交到他手里。

所以,为了避免他们兄弟为了夺位手足相残,朱元璋只能顺应天命,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至少,在“父死子继”的祖制里,这一点还是比较顺理成章的。

可是,立朱允炆并不代表天下太平。因为朱允炆在他的叔叔们面前毕竟是小辈,而且他的叔叔们随便一个站出来都比他强上无数倍。

这也是让朱元璋头疼的一件事,立柔弱的朱允炆当皇太孙,他能驾驭这些个个有着封地军队而且都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叔叔们吗?朱元璋在还好说,朱元璋要是不在了,朱允炆该如何是好?

与其说朱元璋疼孙子,还不如说朱元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