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5(1 / 2)

加入书签

李老二笑了笑,“家里的东西还得背到我老丈人那边去,既然不在家住了,那东西放着也浪费,去瞧着你们这边也不缺我们那点烂东西,就没拿来。”

秋收后,李老二一家拿着队长给的介绍信,离开了生产队。

这也是他们生产队里,第一个一家人都出去干活的人家。

这也让不少人动了一起出去干活的心思。

而杨继东家的房子终于在九月开始动工了,本来是去年年底要修的,可因为天不好,加上杨继东一直没寄钱回来,这事儿就没提。

现在秋收刚过,这不,大伙儿也挺闲,就过来帮忙了。

杨继西他们没去。

杨继北他们家已经搬到了小溪沟上面的新家了,福宝过来得次数也更多,几个孩子整天快快乐乐的,有时候也会吵架,闹矛盾,但是第二天又好了。

因为建房,所以杨老汉和杨老婆子他们暂时没地方住,便分别住进了杨继北和杨继南家。

一家住一个老人带着孩子。

好在都忙着新房子的事儿,杨老汉他们也没有折腾。

十一月底,房子建成了。

倒也没用砖,就是普通的木房,但房子大,瞧着也好看,杨老汉他们还办了新房酒。

杨继西他们也过去随了礼,不多不少,和外人的礼是差不多的。

饭菜一般,但大伙儿都在看房子,杨老汉和杨老婆子腰板挺得直直的,杨姑婆也来了。

她看着面前的新房子,心里有些不得劲儿,晚上自然在这边歇下了,顺带埋怨了二人一番。

“之前我问你们继东他们在哪里干活儿,你们硬是不说,可后来继东回来就带了那么多人走,也不通知我们一声。”

杨姑婆的话让杨老婆子笑了笑,“你们都是吃工人饭的,我们咋好意思打搅你们呢。”

最后杨姑婆家还是凑齐了钱,把老大送进了厂里干活儿。

杨姑婆憋屈得很,又去缠杨大奶奶,杨大奶奶只说在沿海干,至于在哪里并没有说。

于是杨姑婆回家就把老二和老三两口子赶去了沿海,总归到了那地儿肯定能找到活儿做。

孩子们就留在家里她和老头子照看。

这倒是让两个儿子儿媳妇觉得不错,找他们队长开了介绍信就往车站去,结果在车站碰见回来的杨继康。

杨继康得知他们要去沿海,就给他们说了一个位置,让他们去那边找活儿做。

杨继康回村的消息很快也传开了,但是他还是和没离开的时候差不多的打扮。

“你咋没穿喇叭裤呢?”

有人问。

杨继康刚吃了饭,这会儿就被好些人围着说话,“不习惯穿,也不适合,我还是喜欢我媳妇儿给我做的裤子。”

闻言康嫂脸一红。

孙桂芳也掩嘴一笑。

“要说我,还是这样好看,继东上次回来,头发搞那么高,裤子紧巴巴的,一点都不好,”一老汉一脸嫌弃。

“那也不能这么说,我儿子就靠着那喇叭裤娶了媳妇儿呢,”也有人维护了杨继东一把。

杨老汉坐在一旁闻言笑了笑,“要我说啊,甭管穿啥衣服,只要把钱带回家就行了。”

“这是道理,继康啊,你去年过年都没回来,满打满算也差不多快两年了,可找大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