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4(1 / 2)

加入书签

是这一届的贡士,进京赶考而来。”

“原来是这样。”沈葵恍然大悟说,“藏书楼内正组织活动,抄写农书换藏书,纸墨朝廷提供,抄好的农书会发到地方给百姓们,让他们能用上。”

书生微微一笑,“原来如此,竟然有这样的活动,当真是有趣。”他微微颔首谢过二人,转身去藏书楼的前楼询问到底怎么抄书。

沈知澜目送这位离开,突然发话,“我感觉这位,肯定能考中科举。”

“这么肯定?”

沈知澜深沉脸,“长这么好看,要是没考中,说明主考官瞎了!”

“噗!”沈葵爆笑出声,原来是看脸啊。

*

被他们议论的书生验看过文牒后进了藏书楼,先被这巨大的空间震撼了。

藏书楼从前朝兴建,延续到今朝,因为重视教育和知识的共同习性,历经战火而不衰,藏书还越来越多。据说五十年前统计过一次,已经有十万余册,如今有多少藏书,还未可知。

喜欢看书的人瞧见这么多书,犹如老鼠进米缸,满心满眼只有自己没看过的书,恨不得扎进去游个几圈。

书生自然不例外,腿都迈不动,只想看完一册又一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清醒过来,去询问具体的抄书换书规则,普通的书册可以随时阅读,只是不能带走。而抄五本农书,可以换一本典藏区的珍本。

典藏区的书自然是好书,谁都想换的,书生浏览了目录,艰难选了一本目前最想看的,侍从就拿出纸笔,让他在旁边长桌上抄写。

书生研墨提笔,一行俊秀小楷出现在白纸上,书生的手很稳,抄的又快,不一会儿就抄一叠。

坐他旁边的书生抄的手酸,停笔休息,这才察觉到旁边多了一人,忍不住闲聊,“兄台也是来抄书的?”说完不禁懊恼,这不是废话吗?出现在这里,难道还能是闲的发慌吗?

好在对方察觉到他的窘迫,微微一笑,“在下刚进京城,什么都不懂,便来这里抄抄书打发辰光,兄台见笑了。”

提到抄书,话题就多了起来,书生乙来抄书的日子更长,说话滔滔不绝,全是赞美。“我来了三个月,有这种好事,怎么没早点遇上哩!以前想找一本藏书可是费了老大劲,而且人家未必愿意借。”

都知道家有万卷书,如同万两金,人人都明白藏书的重要性,想要人家借阅一册,必是三请四请,态度恭敬,按时归还。饶是如此,别人还未必乐意。就算他们自家看不懂,还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啊!借给别人,别人看完学会,岂不是给自家创造竞争对手么?

所以借书难。

现如今他们可以直接来藏书楼换藏书,虽然耗费些许精力,却是实打实能换到藏书看,不用瞧旁人脸色,也不用担心临时毁约。

书生不自觉点头,这主意当真好。

“而且抄书人的名字还会一直流传下去,想想我们身在北方,却能帮到千里之外南方的百姓,当真是功德无量啊。”书生乙意犹未尽的夸完,又在农书扉页写下自己的名字,“差点忘了,兄台姓甚名谁?”

那书生同样在扉页签名,“在下,苗州古斯县,陈原君。”

*

沈知澜今天碰见书生,又想起明年春天将要春闱,故而京城的书生逐渐变多。

现如今交通不便,从南至北,少不了要走上三四个月,书生们自然要早些出发,免得路上出意外,顺便调整状态,应对考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