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1 / 2)
宝钗的,除了这姑娘本身人品贵重,也因为薛姨妈始终无怨无悔地在做娘娘的钱袋子。
可恨他家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薛蟠,每每惹事,恐成拖累。所以王氏总这么含糊着,一方面容忍“金玉良缘”的说法在贾府内传播,又总是不把话说透,含含糊糊地吊着薛姨妈。
她心里的打算,若是宝玉日后一直碰不上更合适的女孩儿,这宝二奶奶的头衔再让宝钗补上。
更何况薛家如今已不是皇商了,若不是看重宝钗的为人处事,哪怕薛姨妈是自己的亲妹妹,贾薛两家也再不可能攀亲。
王氏一心想着只有自家儿子挑别人,谁想薛李两家会神来一笔,反而把宝玉撂在空地上了。
只把王氏气的胸口痛!对着薛家来报喜的婆子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
薛姨妈一贯知道自己这个姐姐的脾气,料定她得知这事后不能爽快,所以提前交代了那婆子。无论她说的好听与否,只陪笑支应着,一概不必描补。
薛姨妈不傻,贾家挑拣自己的姑娘,她心知肚明。
以前装傻充愣的不计较,是因为寡母弱女再加上一个傻儿子,恐被族中虎视眈眈的人生吞活剥。
只能依附贾府以求庇护,没成想香菱的事倒成了一个转机。
贾雨村因任上有失,被召入宫自辩。更多的是替王子腾顶缸,敲山震虎他是那个山,杀鸡儆猴,他即将成为那只鸡。
偏生祸不单行,人才踏入京都境界,就听见坊间传开他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故事。
话头听着不好不说,更险的是,一旦有心人挖出冯渊案的真相,自己的仕途恐怕就到头了。
那贾雨村不愧是经过风浪的人,一肚子的阴谋诡计,脑子一转就想出了个一箭双雕的好计策。
他一面将此事告知贾政,请他从中斡旋;一面派遣家中得力的仆妇,敲锣打鼓地跑去薛家“认亲”。
待到了避人处,才和薛姨妈分说明白,香菱本是江南士绅之女,因被拐子拐走,才卖到了薛家。
如今旧案重提,薛家以良家子为婢妾是一重罪,薛蟠当初打死人又是一重罪。
香菱的事还可以推说薛家本不知情,可薛蟠的案子是万万经不起推敲的。
那贾雨村本就是当初冯渊案的主审,他派人来这么一说,薛姨妈哪里还有主意,只是哭作一团。唯一能想到的,也只有去向王夫人求助这一条。
关键时刻倒是宝钗稳得住,提醒薛姨妈不必舍近求远,这事干系的人不少,贾雨村既然派人先来通气,必定早有了主意,只问他派来的人,看他们怎么说就是了。
薛姨妈一听有理,果然依言去问贾雨村派来的婆子。
那婆子给出的主意,香菱这事是按不下去的,要么,薛家承认了这甄小姐的身份,三媒六聘地娶了她做薛蟠的正室。贾雨村可做证婚人,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喜事一冲,自然就没人再去计较前事。这是个皆大欢喜的法子,可能贾雨村也料到,香菱落到薛蟠这样的色中饿鬼手中,不可能还是完璧之身。
可此时薛蟠的正经婚事才走到一半,对方不是原书中的夏金桂。倒是薛姨妈自己看上挑中的人,姑娘家里穷些,爹妈都有病不说,弟弟还小,难为她小小年纪倒能掌住一个家,模样也好。
香菱模样脾气不差,薛姨妈也喜欢她。可生了薛蟠那样的儿子,这家里再没个能说响亮话的人撑住,说不得几时就要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