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1(2 / 2)
最后取中三百二十,一百名学吏,二百二十名胥吏,看着不少,等计算着往各县里一撒,就完全看不出来了。
“叔祖,这五份文卷拿出去张贴,该如何排序?”荀缉叠起五张卷问道。
两种试卷各取前五名,算作五魁首,放榜时要张贴出去。
高强度熬夜工作两天,思维有点迟钝,荀柔想了想才道,“按笔画数来,不分优劣了。”
两边的头五名,都是有一两个位子能定下,其他就有些犹疑,硬分个上下,再引得争议,还不如不分。
这次考试五百份卷中他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头一个就是徐庶。
看见这个名字时,他一阵恍惚。
《三国演义》中徐庶篇幅并不算多,但短短一两章却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他看过刀光剑影,听过鼓角争鸣,走过黄尘古道,见过烽火边城,再见到曾经熟悉的姓名,滋味真是别提了。
除了上辈子的“熟人”,还有几位是这辈子或认识,或听说过。
石韬,石广元,颍川老乡,比他大几岁,当初也是少年捷才,在各种宴会上有过数面之缘。
和洽,和阳士,汝南人,灵帝时举孝廉,曾受大将军何进征辟,不至。
裴潜,裴文行,河东闻喜人,其父曾为灵帝尚书令,只是家族败落,在河东影响力远不如卫氏。
所有考中的胥吏,包括石韬、裴潜,荀柔宴请一餐,勉励一番,就遣往各处去,秋收后收赋税,前面等他们的事情多着。
学吏包括徐庶、和洽,则留下来,再将身边的文吏选出一半加入名单,荀柔先给他们作一次岗前培训。
“有汉以来,朝廷早设有庠序之教,孝武皇帝时最盛,至本朝则逐渐废弛,其中缘故非只一端,今日提及此事,也并非为了追根究底,而是希望诸位明白,今设学吏一门,是要诸位排除万难,让乡间百姓开蒙启智。”
头三天是律法速成班,接着每人发上一沓纸,上面是相同的二十四字。
从数字起始,一二三到百千万,吾、汝、某、家、国、父、母、有、无、好、坏,荀柔当初从少府借的木雕工匠,今年一年所有功夫,就雕印这二十四字了。
要让为生活精疲力乏的人们,愿意打起精神来学习,那必须所学既不高深,又能有用。
于是荀柔舍弃了在常山郡改编的三字经,改了更基础的单字。
这些字,即使完全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都在生活中见过,开始学起来就不会觉得深难。
“知家国,则知忠义,知父母,则孝义,实物俱可以图象之,识得数字、有、无、好、坏,就能记账,不易受商贩所骗,再学会名字,地方,就能简单书信来往。”
“若能记账、书信,之后便不愁百姓不愿学,故今岁之始尤为重要。”
所以
“《说文解字》曰,国者,邦也。《周礼》有云”
“等一等。”
周围众人一起露出同情之色。
站在众人之前讲解的年轻文吏一顿,在观看了之昨天所有试讲者的凄惨下场,他看向突然插话的太尉,眼神中已露出隐隐畏惧和祈求。
“邦又为何物?”荀柔仿佛并未看到对方请求的目光,像个捣乱课堂的坏学生,问完还冲年轻文吏勾勾嘴角。
他的文化教育是亲爹一对一亲自教学,水平可以说不错,所以知道《说文解字》里国、邦两个字的解释是完美闭环国,邦也;邦,国也。
说了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