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2 / 2)
但比起熹平石刻,印刷出来的统一版本,显然更有作用。
这时候,书籍还全靠传抄,一本书最少几万字,有错漏之处就很正常,但比错漏更重要的是,实际上现在所谓读书人,有很多连官方勘定的七经都没有学完。
不是不愿学,是根本没有。
有人敝帚自珍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情况是,可能整座县城大户,集不齐一整套七经,如《诗经》,可能只是残卷,而并非全册全册诗经竹简,能堆满整整一书架。
这时候书籍,就是这样珍贵的存在。
所以,如荀氏这样,历史悠久的家族,才即使数代没有朝廷重臣,仍然不会被人轻视。
因为荀家在漫长历史中,真的存积下很多很多书。
当然,其实荀家的藏书里,错字漏字也是少不了的。
“这全是蔡邕抄录的?”“天子难道让蔡公抄了一年?”“还有句读,这是天子要推行句读之意吗?”
这是族中传阅时,发生的议论。
等议论得差不多,荀爽才告诉众人,同样的书在雒阳出了三千套,完全一模一样的。
议论的地点,是荀柔家前庭。
他家没有伯父荀绲家那么大的屋子,也就只能在院子里。
不过这年头大家很朴实,非常理解的自带席垫,铺在泥地上,就跪坐下来,对招待条件略差,全无怨言。
三千套?就是蔡邕抄一辈子也抄不完,天子得找多少人抄录?这样的大事,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透出来?
因为,这不是抄的,是印的啊。
至于怎么印的?
印章是如何使用,这书就是如何印出。
荀柔微笑着为众人演示。
所以……所以……由于太过震惊,大家甚至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这样的书卷出现,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其价几何?”荀祈问出了关键。
“主要是底版木料花费,印得份数越多,其价越便宜,所耗时间也是如此,印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耗时间越短,”荀柔作答,“但雕版会有损害,天子这次只出三千册,大概就是这一次雕版只能印出这么多。”
这时候人工费是几乎不算钱的,但雕版的确需要好一点的木头。
刘宏的书做的太大了,一页需要很多工时,但若是不小心损害,一整张就都不能用。
但即使如此,半年时间印出整整二万一千套书,每套都分四五六……十一二卷,也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数字。大概就是,能把现存全套七经的总数,直接往上翻一翻。
果然,这样的规模,除了政府工程,私人绝无法做到。
当荀柔带着书,给荀衍三位堂兄看时,荀彧问出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天子要如何处置这些书。”
第88章 轻重
处置。
的确是重点。
世界第一,三千册,国家勘定,标准无错七经,哪怕是一部经书,得到的人家,也可以当传家宝了。
不过让他没想过,刘宏在这件事上,居然称得上大方。
他下令,三千册书,先分天下一百零三郡,每郡一套,置于郡守府中,郡中之人均可取阅,若有损害,则郡太守与损害之人,共担罪责。
最后地方上操作结果如何不提,能下诏如此,可以说刘宏的确是个皇帝没错。
接着赐太学三套、鸿都门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