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7(2 / 2)

加入书签

烧了一晚上,他确实想吃点好消化的东西填填肚子,点头道:“想喝。”

等瑶知道的时候,常念已经将一碗红薯粥喝完,她瞧着人虽然有些憔悴,但总归退热了,心里才没有那么着急。

因为生病,他过了穿越以来最清闲的三日,不过要说有多清闲,倒也没有。只是厉不让他去后面的窑厂,留在在家静养。

常念掰着指头计算后面事情的排期,找铁矿之前,他叫人拾了许多楮树枝,将皮包了浸在池子里,再过两日便能做楮纸了。

曾看过陶宏景的《名医别录》,里边就记载了:“楮,即今构树也,南人呼榖纸为楮纸。”

楮纸在南北朝便已经出现,只是那会儿的工艺还不算成熟,一直寂寂无名。后来到了唐朝,因为造纸业喝技术的发展,楮纸一下名声大噪,《笺纸谱》中记载:“凡公私簿书、契劵、图籍、文牒,皆取给于是。”这里说的便是楮纸。

延越的竹林很多,之所以惦记着先做楮纸,还是因为楮纸的制作周期短,从浸泡到打浆月余即可完成,不像竹纸,最少也要经历三四个月。

但怎么说呢,两相比较,算是各有优势。

楮纸制作时间短,纸质韧性十足,可以存放百年。只是工艺非常复杂,大致需历经十八道大工序和七十二道小工序才可完成,算是十分生动地诠释什么是洛阳纸贵!

竹纸虽说浸泡时间长,纸质也不如楮纸出色,但好在工艺简单,材料易得,能大批量产。他计划未来会把两种纸用在不同地方,一个用作民用,一个用作官用。

寻矿之前,无论楮树皮还是竹子,常念都让人浸泡了许多,毕竟没有纸的日子确实不方便。就如现在,在一个大木板上涂涂画画,有时候木板处理得不好,还能给手扎个木刺。

距离退烧已经过了三日,现在喉咙不哑了,也吃嘛嘛香。还有五六日便要出发参加交换集会,之前说的银质餐具尚未动手制作,他还指望着用那个交换更多的奴隶回来。

后续的安排,无论是建造城墙,还是连通盐湖建小工业区,都需要大量人手,所以制作银器决不能耽搁。

说到交换集会,前段时间跑来的狼群倒是给他们提供了不少优质狼皮,届时应该也能顶些用处。只是小狼现在越发的不喜欢厉,一见到他准要呲牙。

要不是知道小狼与那些灰狼不是一个品种,常念都要怀疑厉端的是不是他们一家子了。

银的提炼并不比铁麻烦,雁那里已经有银疙瘩被提炼出来。常念来到简易的窑厂,手中拿着提炼出的银疙瘩想,该做个什么样式的银质餐具呢?

太精细的肯定不行,别说时间来不来得及,就说银器已经很扎眼了,如果再精细一些,那还不成了上次在游商面前玩火了?

思索了一下,他觉着青铜鎏银高足杯的样式就挺不错的,虽说现在还没人喝酒,但听厉讲,大部落的人也会饮一些果子汁。

如果带着四个银光灿灿的高足杯,识货的人定会花大价钱购得。至于要如何说这东西的来处,他也想好了,就说在来时路上的一具骨骸身边寻到的。

他们一个小部落,定拿不出这样的好东西,说捡的才更符合事实。不过如此一来,对方也是要压价的。但那又怎样,这次他们已经做好部署,厉和他带着一队人,庚和申带一队人,他们会分别去南边的两处交换集会。

庚和申都是生面孔,所以可以编造一个小部落的身份。到时候东西流通起来,就知道不止延越一个部落发现了银器,便也不会让人猜疑。

而且两队同时出去交换,也能换回更多的奴隶。

只是这段时间又忙活坏鹤工了,为了保障出行安全,他的连弩不得已再次赶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