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2 / 2)

加入书签

谢晏在坦格里赫勒的王庭也曾见过妇女们纺织羊毛和麻线,用的是一种梭形的纺锤,使用时斜倚在腿上,用手搓捻锤杆使纺锤转动,完全靠纯手工纺出纱线;织布的工具也还没有形成“机器”,只有织机中综板的雏形。

这使得她们的生产效率并不高,谢晏也想过要改进纺织工具,但他始终不是真的全能全知,总有“弱势科目”,要他织个围巾还勉强能行,凭空造个织布机出来还是太强人所难。

而如今乌兰赫勒的纺车与织机,虽然仍很简陋,却至少有了个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谢晏还是有一点思路的。

现代的中学历史就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这机器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是发明者有一次不小心踢翻了妻子的纺纱机,发现横着的纱锭直立起来后仍在转动,便想出将多个纱锭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的办法,制造出了纺纱效率更高的“珍妮机”。

所以还有人戏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被一脚踢出来的”,谢晏对这个说法印象颇深,此时观察着那纺车的结构仔细回想,很快有了灵感。

至于织布机,谢晏记得有一件发明也在工业革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便是“飞梭”。

所谓飞梭,其实就是一种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只要在滑槽的两端安上弹簧,原本需要手动操作穿过的纬线就能更快地随着飞梭来回穿行,极大地提高织布的效率。

一想到弹簧,谢晏就想起了那颠得他屁股都快碎了的马车。

他光想着造四轮车,居然把减震这回事给忘了!

修路遥遥无期,橡胶轮胎更是连原料都还没影子的东西,用弹簧减震却是现在可以达成的。

他在画图纸的时候短暂地兴奋了片刻,随后意识到自己还在乌兰部,以这里的冶炼水平,铸铁的材质恐怕还不足以做出符合标准的弹簧。

看来回去的路上还是免不了颠簸,谢晏长叹了一口气,将那简单版珍妮机和飞梭的示意图整理好,交给被母亲派来陪同他的哈斯珠拉。

又问她道:“你之前说的那种‘寒石’,是在哪里找到的?”

哈斯珠拉紧盯着手里新奇的图卷,看懂后如获至宝,谢晏连唤了她几声,她才回神来。

连声应道:“可敦想去看寒石矿?好!我这就安排……”

她们尊阿斯尔为可汗,还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尚未付出实际行动,谢晏给出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若他口中的“珍妮纺纱机”和“飞梭”当真有效,乌兰部的纺织技术将跃升一个巨大的台阶。

不仅能满足族内的需求,将来三族联合,还能将布匹卖给其他部落。

更不必说还有珍稀的丝绸,那可是西域商人用香料与黄金求购的宝贝。

加上谢晏描述的统一货币的构想,到那时,她们乌兰赫勒定能比其余诸部更加富有。

谢晏只是看一眼纺车和织机就能想出这些,哈斯珠拉巴不得带他去看寒石矿,要是神使能再给她们更多指引就好了。

月亮海被称作“海”,实际上仍是淡水湖,水源与乌澜江一样,主要来自雪山的融水。

但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却有另一个咸水湖。

哈斯珠拉年纪还轻,并未见过那湖过去的样子,只是听长辈提起过,这些寒石原是淹没在湖水中,后来湖水逐渐干枯,留下大片白色的结晶。

乌兰赫勒的族人在近乎干涸的浅水中取盐,无意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矿石。

谢晏跳下马背,站在一眼都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