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 / 2)
己秦更多的事情,他有信心避免悲剧的发生!但天幕实在钟爱唐朝……
——
“仲卿,你听到了吗,朕用六年时间解决了匈奴!”刘彻兴奋得直在殿内打转,“天音说刘彻,刘彻!朕就是刘彻!”
他不再担心失败会怎么样了,再说,失败难道就不去做了吗!
他有脸去见祖先了!他终于报了这七十多年来匈奴劫掠欺负大汉的仇!
想来沉着的卫青也抑制不住兴奋,陛下真的解决了匈奴,仅仅用了六年!一想到大汉百姓永不受匈奴侵扰,他们这些将士再苦再累都值得!
【当然了,表面的强大也是强大,毕竟占地广袤,军队几十万,怎么看也算得上中晚唐的敌人。怎奈唐朝天降奇才,用一朝将吐蕃困住,最后用最少的兵力将吐蕃打趴,从此再无还手之力。】
【这位奇才当初建议李亨不要看着蝇头小利,而是要将全部兵力用于解决河北藩镇问题,一举击溃安禄山及其残余势力的老巢,但李亨并没有听从。不过李亨的孙子却听从了解决吐蕃问题的谏言,紧接着围困吐蕃,年年给吐蕃放血,最后吐蕃彻底崩溃,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他就是李泌,大唐中期的四代老臣,历经李隆基、李亨、李俶、李适四朝,经世之才,大唐的续命人。】
第26章 第 26 章
【李泌作为大唐神童, 李隆基时期被杨国忠忌恨,归隐;李亨时被李辅国诬陷,再次归隐;李俶时被元载排挤, 这次他没选择归隐, 而是在地方任职;终于到了李适的时期,入朝拜相, 献上困蕃之策, 保全功臣, 极力促成贞元之盟】
【他给李适的建议就是:西联大食、北和回鹘、南结南诏,大家一起将吐蕃圈禁起来, 年年揍吐蕃, 给吐蕃放血,吃吐蕃的肉, 最后吐蕃不战而败。大食能答应,因为他们只能在西边喝汤,盛唐时三战大食让他们无力东进;南诏能答应, 是因为山川险阻,宜守不宜攻, 最多就是攻入成都捞一捞好处,与唐朝联盟百利无一害;回鹘能答应, 是因为回鹘国内政局不稳, 又在西域被唐朝牵制, 结盟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 贞元之盟达成, 对唐朝威胁巨大的吐蕃成了困兽。吐蕃‘西迫大食之强, 北病回鹘之众,东由南诏之防’, 囤聚在河套、陇右地区的兵力仅仅五、六万罢了。】
【李泌在贞元五年去世,但他为唐朝取得先机在贞元十七年见到了成效——维州之战。】
【贞元十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带领唐军在南诏的配合下围困吐蕃,斩首吐蕃万余人,俘虏六千,围攻维州及昆明城,最后吐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将能掌控吐蕃局势的大相论莽热的头颅献给唐德宗。】
【此后西北危机解决,唐朝北境的政权再也掀不起风浪。】
“果然是经世之才!”李隆基抚掌大笑,这样的招数,难为他想到!好!当即命人去东宫请李长源,此时的李泌还是太子属官。
李泌见高力士亲自前来,让自己赶紧前往大明宫,顿时一头雾水,怎么回事?自己没有在陛下面前碍眼吧?
他知道神迹显现,但太子只是告诉了自己安史之乱,其余的事他也一知半解,难道是有关自己的事?
想通之后李泌稳住心神,不是派金吾卫来,而是高力士,可见自己将来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李隆基道:“长源,这些年来你为太子效力,辛苦了。”
李泌忙行礼回道:“陛下待臣恩情深重,臣自当结草衔环以报陛下。”
“吐蕃连年侵犯我大唐西北,朕意图西联大食、北和回鹘、南结南诏,以困吐蕃,长源以为如何?”李隆基笑问,眉宇间柔和非常,就像是个慈祥的长辈考察子孙晚辈的诗书一样。
为什么这个谋略,与自己所想的制蕃之策有一种离奇的巧合?李泌越想越觉得这个策略简直极佳,兴奋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