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5(1 / 2)

加入书签

众人又是一声叹惋。

“还是个好官呢!”

他们既推崇又觉可惜,这些人没有什么太过复杂的评判标准,只觉得杜牧诗文写得那样好,做官原来也做得相当不错,原本对他流连青楼的那些轻视不满也消散不少,反倒同情起他的遭遇来。

太极宫。

李世民脸上也露出几分满意的笑:“能注解兵书、献计平虏,亦能治理地方、教化百姓,文韬武略俱是精通,朕还真是小瞧了他。”

他这么说着,转而又有些黯然,恨恨道:“如此才学,却困于派系相争,不得舒展,怎不让人痛切!”

“为政之人,怕的,便是私心。”

房玄龄摇头,犹有叹息。看着那样的大唐,他们心痛,但却没有办法。

一旁的孔颖达叹息过后仍是忍不住对杜牧的行为表示高度赞赏,他是孔子的后代,杜牧尊孔设学,延续夫子教化之风,这些举措轻而易举就搔到了他的痒处。

“黄州地处偏僻,民不雅驯,杜牧主政地方,兴教化民,再淳风俗,使民知礼义,德延数代,无怪乎黄州百姓广为记诵。”

魏征轻轻颔首:“百姓所求何其微,尽心力而为,便得他们真心拥戴。水能载舟,此子深知其理。”

他这么说,一双眼却是紧盯着上首的君王。李世民接收到他的目光沉默了一瞬,只觉这位魏谏议当真是兢兢业业,时时不忘谏君之责。

不过,魏征说得也没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况且,先前水镜的话,对他不是没有触动的。

中唐。

韩愈对杜牧更为欣赏了,时下儒道衰微,人心散佚,上崇佛理,下民效之,世风日下,王道渐衰,故而四野乱作,他一心推崇儒道,维护朝廷君威,对那些佛理玄说一向不假辞色,杜牧此举简直是与他不谋而合。

“好啊!不愧是杜相的子孙,真有杜相之风骨!”

他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再次铺纸,就欲去信杜佑,为杜牧揄扬。

北宋。

苏辙道:“杜牧之为人虽倜傥,锋芒毕露,然一身才学、谈兵理政,未尝驯于人。京师多倾轧,黄州偏远却淳朴,倒正是给了他施展的余地。”

苏轼点头:“僻远之地反倒接纳了他这失意游子,可见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其本质并无不同。”

苏辙笑,终究是说道:“后来的兄长,倒是与杜樊川有几分类似。”

苏轼闻言也想起了水镜里那首洒脱豪迈的赤壁词,从京中才子,到安置犯官,当年的黄州接纳了杜牧,后来的黄州也接纳了他。

苏轼笑了:“黄州是个好地方。”

与此同时,黄州百姓也个个喜笑颜开地昂起头:“我们黄州有两位大诗人!”

晚唐。

李宅之中寂静无声,王晏媄早已捂着嘴泪流满面。李商隐几步上前,茕茕孤孑,神情哀伤。

楚棠说得没错,他和杜樊川何其相似。二人同样毁于党争,可杜牧到底比他幸运,黄、池、睦三州百受杜牧惠泽,为之记诵,杜牧也能于其中一展所学。只有他,只有他!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他苦笑着念起水镜里的词句,一字一顿伤怀不已。

“命途,何其玩笑……”

夺他理想,又夺他爱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