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2(1 / 2)

加入书签

有的信息整理一二吧!”

他神色一正,开始整合信息:“疟疾的病因是血液里,呃……有虫子。”

猪猪陛下的表情有一瞬间不自然。

“青蒿可以杀死这种虫子。”卫青适时接过话。

司马相如举手:“最有效的青蒿是生在巴蜀的黄花蒿。”

“高温煎服会破坏青蒿的药性,所以必须用低温,嗯……绞取汁!”随侍的太医语气难掩兴奋。

这就够了。

刘彻点点头:“朕会传令益州刺史并蜀郡太守于当地采集黄花蒿,送至长安,太医署便好好研制一番这抗疟药。”

疟疾是自殷商卜辞记载以来的大疫,天下百姓苦之久矣,若当真有了这药,不知要挽救多少黎民。民安则国定,刘彻比谁都明白这里的含金量,所以并不敢马虎。

对于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底下的众臣自然不会说什么,山呼着陛下圣明。倒是随侍的太医犹犹豫豫道:“陛下,臣……臣想亲自入蜀,研制草药!”

他一咬牙,将心中的想法不管不顾地说了出来。

“你确定?”刘彻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道。

随侍的太医一点头:“确定!”

他还年轻,后世人尚有如此勇毅之探索精神,他作为老祖宗怎么能不效仿贤者?况且水镜指路,这是天降机缘,任谁都明白疗治疟疾的意义。巴蜀之行,他必去!

刘彻闻言微微颔首,也没有再说什么,冲他摆摆手:“准了。”

太医令拱手拜谢。其他诸朝的帝王同样迅速抓住重点作出积极反应,更有不少太医亦主动请命入蜀。

纵然他们现下还不知道什么□□、中性提取物,什么从分子到药物他们也听不懂,但黄花蒿可治疟,操作手法是绞取汁,这些都是如今明明白白能做到的,那谁还坐得住?

唐朝。

孙思邈迅速在药庐中收拾了起来,刚进来的小弟子还有些疑惑:“师父,您这是?”

“为师要入蜀寻药!”

与此同时,东汉的张仲景、东晋的葛洪、明朝的李时珍,甚至宋朝的张小娘子都动了入蜀的心思。一时间,各朝各代的蜀地顿时热闹起来,几年之间,来往医者络绎不绝。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屠呦呦女士从传统中医药中得到启发,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传统药学研究,改善提取方式,成攻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说明她既能吸收传统医学的经验,又敢于创新。

她没有固执地迷恋传统医药,也没有对现代医学顶礼膜拜,她清晰地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及她的研究成功,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

明朝。

李时珍忍不住笑了一下:“楚姑娘很会说啊。”

好友吴国伦闻言赞同地点头:“诗经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再创新篇,以古为镜,再创新篇,如此代代革新,方有医术之更上一层楼。此论实在精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