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2 / 2)
柳宗元摇摇头:“文章憎命达,屈原放逐、贾生罹忧,仕途幽寐总难料,命定之由,岂是容易更改?”
他脸上的轻松不见,都没心思去驳斥所谓的“文案诈骗”了,水镜里的楚棠还在继续。
【这里他们其实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科学之真去求文学之真。他们忽略了苏轼所写的赤壁江景是他心象的描绘,王维侧重于意境的呈现,白居易只是以诗笔绘眼前之景,而柳宗元更是将谪居的孤寂与失落投射于永州风物之上。
这些景物都经过了诗人的艺术改造,是一种文学的真实,而文学的真实应该是主观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具有诗艺性,更多的诉诸于心,而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现实去求证或否定。】
苏轼苏辙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一齐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太极宫。
孔颖达捻须轻轻颔首:“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他念起魏晋玄学家王弼《周易略例》中的句子,作为经学大师、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对言、象、意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
“这主观之真实、假定之真实、内蕴之真实、诗艺性,听来直白,却颇值得玩味,应是后世那位论家的学说吧!”
孔颖达眼光老辣地下结论,上首的李世民微微颔首,不过他有自己的疑惑:“这楚姑娘说的科学,又是何种学说?”
孔颖达也是一愣,殿中诸臣陷入沉思:“听其意,科学之要旨,似乎是一门求现实之真?统计学?”
有人从脑子里翻出久远的记忆。
“统筹计算之学,倒是可以求真,”李世民敲着椅背沉吟,“但它并不冠以科学之名,难道统计学只是科学中的一种?”
啊这……贞观群臣觉得有些头疼了,后世的学科当真是过于庞博了。
【回到苏轼的词,正如开头的“大江东去”杂以虚笔,“乱石穿空”以下三句同样是诗人的艺术创造,如此美景,难以一一言道,所以最后苏轼以一句“江山如画”进行总括。
眼前江山如此壮丽,天地钟灵的土地上又会孕育出多少人才呢?后面的“一时多少豪杰”顺势而出。结合诗词内容来看,这两句很明显是什么句?】
啊?
苏氏兄弟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什么句?”
【没错,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轼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画总括前文之景,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之周公瑾蓄力,此为承上启下,后人谓之过渡句,这也是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苏学士饶有兴趣。
苏辙听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该是作者亲自来做阅读理解了。”
【同时大家要注意,词的开篇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泛写的怀古;紧接着,由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入具体地点,自然而然感慨“一时多少豪杰”,那么这里的“一时”便集中于三国时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孙刘概而言之的。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将范围进行了一个缩小。】
曹操刘备孙权满意点头,对苏轼的眼光表示了赞许:不错,我就是豪杰。
三人都很有默契地将另外两方忽略掉,唯有周瑜的粉丝挺直腰杆不屑一顾:豪杰又如何?你们都是周郎的陪衬!
【三国豪杰何其多?但在这个赤壁战场,苏轼最终选择将目光集中到青年将领周瑜的身上,接下来就是周瑜的主场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读一读这几句,结合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