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2(1 / 2)

加入书签

他们上升的通道又少了一个。尤其在李世民着意控制荫蔽和举荐官员数量的情况下,失去对科举的把控,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

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应该在朝堂上施压,逼迫李世民收回成命。

但是他们不敢,否则这道政令也发不出来了。

于是世家大族只能走群众路线,在言语上表达不满,大族的底蕴深厚,其中不乏社会名流,他们说的话很有影响力,引起很多人对科举改制的不满。甚至还有人投稿到《长安文化报》,试图用这种直接又隐晦的方法,向圣上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许还有用民意逼迫李世民的意思。

《长安文化报》公正无私地刊登了这篇文采斐然的文章,然后这位大儒就被冲了。

经过这么多打击,他们还是没有明白,世上并不是只有大家族的。

他们或许高高在上,享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资源,拥有极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一呼百应。

然而普通百姓才是大多数,当兆亿百姓与他们站在对立面,莫说一呼百应,便是千应又有什么用呢?

科举改革对大家族来说是坏事,对底层百姓来说就是足以改变命运的大好事,刚得知消息,还没庆祝完,就看到有人反对这个政策,话还特别难听——

什么只要实力够强,就肯定不会被黜落,能被其他人顶下去的,说明实力还是不够强,继续提高自己的本事才是正途。

什么当官不只看成绩,同样是寒门出身,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行卷成功,科举入仕,有些人就不行呢,是不是能力不行?

大儒自然不是这么直白,但寒门学子站在他的对立面,不吝用最大恶意揣度他的意思,阅读理解做得极其深刻。

然后他们就愤怒了。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是他们能力不行吗?

不是!

他们中很多人文采胜过大家子弟,能力也完全不输,可是行卷太难了,多少人汲汲营营多年,踩着自己的尊严卑躬屈膝,依旧换不来高高在上的贵人们一个眼神。

没有钱,名声也宣扬不出去。只能一次次名落孙山,看着不如自己的人靠着家族步步高升。

直到有了《长安文化报》,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一点,如今圣上要改革科举,他们恨不得弹冠相庆。

可是这大儒轻飘飘几句话,不仅要剥夺他们的机会,还要高高在上地嘲讽他们,能忍才怪。

力挺科举改革和撕那位大儒的稿件像雪花(暴雪)一样向《长安文化报》飞来,民间议论的声音也多了许多。百姓读书的比例不比大家族高,可是他们基数大,一人一口唾沫都足够把反对的人淹死。

舆论瞬间逆转,反对派被喷得抬不起头,那位大儒更是直接被撕得身败名裂。

不过按照他的逻辑,不能怪人家人多势众,只怪他自己口才不够好,不能以一敌众舌战群儒,努力锻炼口才才是正途。

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李世民和李承乾对视一眼,幸灾乐祸的同时也有一点害怕,虽然对这个场面早有预料,但也没想到这些文人这么猛。

太凶残啦!

李承乾心有戚戚:“经过此事,这些贵族子弟应该能低下头看看脚下的百姓了吧?”

李世民:“或许吧。”

谁知道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