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4(1 / 2)

加入书签

连苏过都不带。”

苏过就是他三儿子,今年才二十多岁,身强力壮,被其他人推选为代表跟过来照顾他这个老父亲。

苏轼说着说着,就察觉一道视线正幽幽地盯着他看。

他低下头一瞧,对上了霍善那双乌湛湛的瞳眸。

那里头分明写着“你连自家儿孙都不愿意带居然想骗我过去受苦受难”。

真是个坏心的大人!

苏轼解释道:“我刚过去还是可以住几天官署的,总不至于让你小子过去后没地方落脚。”他边炒米粉边和霍善分析,“再说了,我骗你过去做什么?难不成把你骗去当储备粮?”

霍善听后勉勉强强信了他的话,实在不行,他还可以直接回来!

他哼哼两声,把洗好的菜叶子摆在旁边,凑在边上看苏轼炒米。

粉蒸肉用的米粉其实是把炒得微黄的米磨成粉。

苏轼还给霍善介绍道:“以后有机会给你做别的米粉,类似于稻米磨成粉做的索饼,圆溜溜的,夹起来一口就能嗦到底,又爽又滑,每天一早来上一碗,一整天都舒坦极了。”

长安这边没多少能种稻米的地方,连对皇亲贵胄来说稻米都是稀罕物,他们这边能拿出做粉蒸肉的米粉来还是他爹从宫里的贡米里薅来的。

苏轼对此的建议是赶紧把江南和他们巴蜀开发起来,到时候想嗦多少米粉就嗦多少米粉。

霍善听得连连点头。

为了嗦上米粉,要种多多的水稻!

一大一小边准备着粉蒸肉要用到的食材边聊着大汉亟需开辟的美食地图,听得在旁边默默帮忙的易知等人一阵沉默。

这是你们说多种点就能多种点的吗?

霍善和苏轼才不管这些,他们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只是这些丘壑到处都长满好吃的罢了!

苏轼把炒米粉备好,肉也腌制得差不多了。

霍善负责把白菜叶子铺满蒸笼底,苏轼负责把裹上了一层炒米粉的五花肉摊放到白菜叶子上,一大一小配合得十分默契。

不谈好不好吃,这下锅前的卖相便很不错。

他们又如法炮制地捣腾了好几蒸笼粉蒸肉摆到灶上蒸。

一通忙活下来,粉蒸肉终于顺利出锅。

霍善早就等不及了,凑在边上直吸鼻子,感觉味道香香的。

等到苏轼把一笼粉蒸肉放到他面前揭开蒸笼盖,霍善的鼻端就全是那香而不腻的味道了。粉蒸肉蒸煮时全程没沾水,只靠热腾腾的蒸汽催发米粉和五花肉之间的奇妙反应,几乎将稻米清香与馋人的肉香尽数保留下来。

霍善熟练地拿起筷子尝了一块,只觉东西果然是在灶头上吃到的第一口最香。

满足极了!

苏轼自己就是格外爱吃的人,他让易知他们把剩下的粉蒸肉拿去分给其他人吃,自己和霍善就着灶头解决了一整笼粉蒸肉。

还准备和霍善准备只小猪,等霍去病休沐过来可以烤乳猪吃。

他虽然不能吃太多,但是烤好以后尝上一口还是可以的。

真想知道《随园食单》里写的烧乳猪之法到底好不好吃啊!

苏轼和霍善聊起自己在开封时的日子,他们开封城大相国寺有个烧猪院,里头卖得烧猪全京师第一好,大伙想吃都要去排队的。还好他别出心裁地交了几个和尚朋友,每次都能走后门拿到新鲜烤好的烧猪肉。

也不知烧猪院的烤乳猪与《随园食单》的烤乳猪哪个更好吃!

提及远在不知几千里外的京师,苏轼语气有些怅然。他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那些热热闹闹的日子早已成为过眼烟云。

不止他回不去了,几十年后所有的宋臣都回不去了。

他们的汴梁城,永远只能成为许多人魂牵梦萦的“故土”。

霍善见苏轼情绪明显有些低落,麻溜说道:“好,我们烧小猪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