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6(1 / 2)

加入书签

少一半,也有三十六万斤。

但基本只多不少,因为一亩地就算只种三十棵树,每棵树只需收十斤,就够这个数了。可是,一亩地根本不止三十棵树,一棵树也许收不到十斤果子,平均下来也差不多够了。

这还是指那些已经成林的橡树,而专门培植了用来种木耳的橡树林,也有两三千亩哩,也是能收些果子的,不过要少些就是了。

去年的橡子果儿收了几十万斤,家里喂猪喂鸡根本用不了,也腾不出人手来制作橡子面粉,只得贱卖了出去。今年会更多,随着树木长大成林,以后也会越来越多,直到稳定为止。

于是槐子就跟菊花商量,跟青木合作建立一个作坊,专门生产橡子面粉、山芋粉、藕粉以及山芋粉丝,让青木来管理,张家是抽不出人来管的了。

“这坊子要建在小清河边上,借着水力带动石磨,不然用人来推磨肯定不成。”槐子对青木道,这问题他显然已经考虑了很久。

菊花摊开记事簿,用鹅毛笔飞快地记录。

青木点头:“就建在村里碓房下游……”

不待他说完,刘云岚忙打断他话道:“我觉得还是建在上游好一些。小清河从小青山流出来那一段,水特别急,水磨安在那不好一些?再说,下游都是田地,不如山边自在。”

菊花笑道:“云岚姐姐说的对,还是在山边好一些。那儿的地也好买,若是在下游,咱们的坊子杵在田地中间。人来人往的,也烦的很。”

青木对媳妇夸赞地笑了一下,道:“那就按云岚说的,建在山边。我本来怕村里人会说闲话。说我们挡住了碓房水势,若是建在小青山出来的那个拐弯地方,离村里碓房远了,也就不怕了。”

槐子点点头:“这样碍不着村里碓房。”

清南村有钱后,就在河边建了一个碾米的碓房,省得吃米面要去集上兑换,或者在家用石臼舂米。

青木敲着竹几道:“这事得赶紧。要造水轮,配石磨,还要调试,还要配筛网,事情多着哩。再说,咱们这个可不比村里的碓房,用量大,怕是两个水轮都不够用。我回头去方家请一个师傅来帮忙。他们老做打稻机的,对这类东西在行。”

槐子双手抱住后脑勺,往椅背上一靠。舒坦地出了口气,笑道:“你只管去好了。我前儿跟宋管事透了个口风,他说这事容易的很,不过是派个师傅来帮忙罢了。”

遂又商讨了投入的人手、钱财等事项,议定所有投入财物由两家分摊,干活的人手则由郑家安排,张家只派一个账房过去,为的是方便青木日后管理。

因橡子果是要作价卖给作坊的,张槐便说张家只占四成股,郑家占六成。青木点头无异议,便这么定了下来。

商议完后,刘云岚微笑道:“来喜新盖了院子,从集上的园子里搬出去了。正好咱把那园子修整下,前面盖几间铺面,家里这些东西就好对外卖了。”

青木呵呵笑道:“你想开铺子?我原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只管在家干活的,连木耳都是搭在槐子一块卖……”

菊花忙道:“哥,云岚姐姐可是很能干的。先前不过是在家生娃忙家务,如今就着这个机会,开个铺面,做顺手了的话,往后就好办了。咱们也不能样样事都指望来喜,他那可真成了杂货铺了,啥都卖,不像个样子。”

几人都笑起来。

槐子对青木笑道:“再难,你也要尝试着做哩。咱们得慢慢走出去,不能老是指望旁人来卖东西。我还要趁空去三元县,买地种竹、置办铺子,所以下塘集这儿还是由你来开个铺面比较好。我跟菊花也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嫂子有能耐,为啥不去赚这个钱?又不是没地方开铺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