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9(2 / 2)

加入书签

但张友岁也就是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学生,还是积极响应号召下乡的,根本抵挡不住刘康民的追问,很快就漏了底。

为了转移自己的尴尬,就说起另外一个话题。

“四千多人,这么多吗?”果然后面这半句话,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力,简修文对于这样的人数也有些震惊。

要知道他们六二年下乡的时候,他们当地报名的人数也只有两百多人。

这样的数量,他们在下乡的途中遇到其他地方知青,经过一番交谈才知道,他们当地的人数已经不算是少的,有的地方还当年下乡的还不到一百。

“其实不算多,还有些没报上名呢。”张友岁说起今年下乡报名的盛况,去年他毕业的时候,就有领导层在各高校宣讲,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去年各省市就在秋季组织了一批知青下乡,这就是原身这一批人。

当时报名的人不多,一部分算是组织上安排下来的任务,为的是积极响应政策风向。当时急急忙忙组织的人,比起之前的要多不少,张友岁老家这边,有将近一千人。

今年三月的时候,张友岁的老家召开了一次知青代表大会,表彰了二十多名下乡、归乡的知青,再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动员相关的文章。

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张友岁的家乡掀起了一阵“下乡热潮”,一些家长把子女下乡当成一件大喜事,知识青年甚至以到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为荣。

因此知识青年报名下乡的人不少,张友岁可是好不容易在报名成功的。

听着张友岁讲述今年知青报名的盛况,况叶三人才想清楚,为何今年九大队这边有两名新知青。

简修文和刘康民刚刚探亲回来的时候,他们家乡也开始了下乡报名,但当时的情况还没有张友岁讲述的这些。

他们离开的时候,报名的人数并不算多。

所以推测今年九大队这边不一定有新来的知青,结果大队长却通知有两名。

当时况叶他们还有些疑惑,如今有了张友岁的解释,倒是解开了他们的疑惑。

张友岁家乡有这样的宣传,那么其他省市也不会少,想必今年下乡的知青,人数远超之前,所以九大队这边才又分到两名知青。

交谈间,况叶他们也抵达了住处。

“就是这里了。”领着张友岁走进院坝,刘康民指着显得十分破旧的屋子说道。

看到屋子这么破旧,张友岁并不在意,他们下乡之前就听说了,插队落户的地点,很多都条件艰苦。

况叶看着乐呵呵跟着进屋的人,心下感叹。如今下乡的知青,至少一开始的心态比较好,张友岁看着也是个单纯的小年轻,后面四人相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之前以为两位知青都要住这,况叶他们就收拾出了两间屋子,现在一间用不上,张友岁就自己选了一间。

他选的是靠近厨房的这间屋子,这里早上可能会吵一些,但比堂屋后边的房间大,而且开窗也比另一间大,采光要好上不少。

况叶三人看他选好房间,也就开始帮着他整理房间,和况叶之前一样,谷草、竹席这些交给张友岁,铺床的话就他自己弄。

这期间况叶他们则去忙活晚饭和小菜园的事,晚餐除了多加一人的分量,和添了一道蔬菜,也没有做其他的。

这样的饭菜,张友岁吃的倒也津津有味。

他原本就是观市隔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