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0(2 / 2)

加入书签

毕竟去姐姐府上听个曲就能收获一个皇后,一个将军这种事发生的概率,那即便是对于欧皇猪猪来说,也太过于渺茫了。

毫不意外地,制度小能手又一次大展身手,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发现人才,汉武帝又配套系统更新了一把汉朝官员选拔模式。

汉初以来的“任子”制渐渐销声匿迹。

其中最为有名的,那当然是自汉武朝开始逐渐完善和制度化并成为定制的察举制。】

他们等的就是现在!

汉武朝之前的帝王们纷纷凝神静气。

感谢这个什么汉武帝这么喜欢总结归纳搞出一套,还真是方便你我他。

刘彻:???

谢谢,但是真的没有想要方便你们的意思。

请付一下版权费好吗?

【察举制在汉武帝一番腾挪操作之下,被分为常科与特

科,所谓常科,顾名思义,那便是已经成为常制的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

这其中,又以孝廉为重中之重,原因无他,汉朝好歹顶着个“以孝治国”的名头在呢。

茂才嘛,首倡者也是汉武帝,这是一种类似于如今的中央选调生的存在,起步通常就是千石之官。不过在西汉的时候,茂才还不能算是常设科目,要到东汉之时,才渐渐与孝廉并称。

而特科嘛,就是应国家特殊需要而增设的科目,这种扩招嘛,那当然是可遇而不可求了,简而言之,碰运气。

碰到像汉武帝这种比较热衷于开特科的呢,人数就会多一些。

而特科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我们的贤良文学。

因为是招聘特殊人才以符合Boss的需求,所以是要接受boss直面的,也就是所谓之策问。

董仲舒与公孙弘皆属于此列,由董仲舒之天人三策引发的后续反应延续千年。】

始皇帝忍不住在心中嘀咕。

什么叫汉武帝这种比较热衷于开特科的皇帝?

这世上还有他不热衷的吗?真是哪里有热闹,哪里就跑不了这个皇帝。

不过嘛……

东西如果有用,他大秦也不是不能纳为己用。

他大秦正是缺治国人才的时候呢,作业先抄上再说。

【如果没能成功遴选上,也不要灰心。汉武帝为了自己的预备役备选项多多益善,也是非常重视后备力量的储备的。

汉武帝听取董仲舒意见设太学,既然是国立学校,那当然会有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会根据你的成绩为你分科,如果你取得了甲科的优异成绩,那么恭喜你,你就会成为郎官,进皇宫当侍卫,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如果政府有需要,会拥有优先挑选权。

而如果你实力不足,只得了乙科,那就只能回乡先做一个小吏。如果真的是个金子的话,还能够继续走察举之路。】

也许是因为之前在天幕中已经对于这个汉武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所以汉初的官员听到这个考核方式的时候内心可以说,有点波澜,但不多。

想都不用想,太学生里肯定不止是有他们这些高官显贵之后,不然怎么还会有需要回乡当小吏的乙科?

那这些通过太学考试而成为郎官的人,比起自家那些难成大器的小辈,显然更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睐。

而且天幕之前说什么来着,这个汉武帝喜欢从小自己亲自培养?

那不得是结结实实的太学生最吃香?

汉武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