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1 / 2)
。
作为典型的实干主义信奉者的刘家人,汉武帝本人那绝对是外儒内法,也即十分欢迎大家用儒学外衣包裹一下自己,但是对于儒家内核的接受度,那绝对是存疑的。】
这有什么好存疑的,那当然是信了,但只信对自己有利的那一点点咯。
之前他那个曾孙不是已经跟你们总结过了吗?
他汉家的制度,霸王道杂之啊。
你以为人家从哪里总结的,在他之前是黄老之术,那还不是从自己身上总结的?
一想到自己要背一千多年之后的锅,原本对于自己是不是独尊儒术并不在意的刘彻坚决开始抵制这口锅扣到自己身上。
他只有表彰了六经而已!
他要真的跟儒家走得如此之近,后世那些儒生又怎会如此咒骂朕!
还真是倒霉,两边挨骂呢。
他那个曾孙可真不会教育儿子,他记得之前天幕就说过,第一个被儒学忽悠瘸了的皇帝就是那个什么汉宣帝的儿子来着吧。
【毕竟提出这个建议的董仲舒本人,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之所以能有如今这样的存在感,说实在的,真的得谢谢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上的那句耳熟能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与其说汉武帝真正接受的董仲舒的意见是罢黜百家,不如说是其在汉武帝所问治国之天人三策之中的另一个回答,也即建立太学,改革人才选拔制度,这才是汉武帝真正采纳的意见。
不久之后,汉武帝开设公立学校之先河,在中央设置太学,此外还下令在全国郡县都设立学官,为汉朝的人才储备做出了充分的贡献。】
公立学堂吗?
始皇帝若有所思。
倒也的确是个法子。
他之所以不得不在民间任用许多六国贵族旧人,也正是因为初步一统,并无多少本国识字之人才可以由上而下地进行管理。
如果能够亲自培养一批人才,再让他们深入各地,再行培养,那对于昔日六国故地的控制,至少会比如今好上不少。
此外,那个什么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也能拿来改良一下。
在学堂之中,只教授他秦国所信奉之秦法,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为官所信奉的准则。
如此一来,想必也能与汉朝的那个儒学产生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
他所唯一欠缺的,那就是时间了。
毕竟他能够将自己的政令如此坚决的推行下去,他的继承人能行吗?
他也不奢求能活到九十六,能跟那个汉武帝一样活到七十也行啊。
【作为一个冷酷严格的人才筛选机器,汉武帝当然不会拒绝儒生,当然,前提得是有能力的儒生。最为著名的,还得是丞相公孙弘,作为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能够以八十之高寿在相位病逝,不得不说,只单单这一条,就足以使其傲视于汉武朝十三任丞相了。
但我还是得吐槽一句,你汉武朝姓公孙的是真的多啊。】
刘彻:……
天幕你怎么连人家姓什么都要管?
还有,他也不是专砍丞相啊,如果能够顺应帝心,他也不会无缘无故取人性命啊。
但这么些年了,确实很难再找到一个跟公孙弘一样顺手的丞相了。
还是颇为让人遗憾的。
汉武朝其他被吓人叫醒的官员更是无语凝噎。
果然,后世人对于他们水深火热的日子还真是一针见血呢。
第166章 武帝文治【二】
【我们或许可以凭借公孙弘得以一窥汉武帝所重用之儒生究竟是怎样的儒生,也能窥见汉武帝用人习惯的冰山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