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6(2 / 2)
没办法,雄才大略的伟人可能无法理解干不出功业之人的心胸。
毕竟是真的没什么实绩啊。】
已然成为皇帝的赵光义闻言大怒。
又是这个什么管理员!
那些刁民们竟然敢当街高呼太子为少年天子,是社稷之主,这还将他这个当朝的皇帝放在眼里吗?
这岂不是在咒他早死?
虽然自高梁河之后,他的旧伤岁岁必发,但这也万不能任他们如此诅咒自己。
若非寇准力谏,他高低得砍几个人泄愤。
还他没有什么实绩,说的好像赵恒那小子就有什么实绩似的。
但赵匡胤却好像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台词那是张口就来啊。
赵匡胤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颤着手指向赵光义道:“朕昔日对你百般器重,万万没想到你竟是如此一个阴诡小人,原本朕不是没有想让你继承大统之念,可你看看你之后干出来的这些事,如何能叫朕安心?想来也不足以承江山之重。”
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先把这个道德制高点给站住再议旁的。
赵光义:……
虽然知道原本的自己会当成大宋的君王,还是太宗,心中不免也有大权在握的愉悦与兴奋,可是……
如今看来,死亡跟他仅一线之隔了啊。
赵光义原本就不是多么有骨气的人,在赵匡胤的盛怒之下,只好叩首请罪,请求赵匡胤留其一命。
赵匡胤如今自然还不打算立马处置他,毕竟什么阴谋诡计,什么疑案重重,他还一个都没听上呢,万一贸然处置了,到时候再听到更窝火的,岂不是难消他心头之恨?
【更为实锤的,实际上反而是赵匡胤晚年与赵光义之间的重重矛盾,之前说过,赵匡胤晚年一直打算迁都于洛阳,但是在以赵光义为首的官员的极力反对之下,又考虑到开封交通枢纽的财富中转站这一无法取代的地缘优势,最终没能成行。但是其迁都之念,本质上就是试图摆脱,或者说削减赵光义在开封已经积攒起来的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
也就是说,赵匡胤是有削赵光义之权的想法的,甚至于已经打算付诸于行动了,只是还没成功就戛然而止了而已。
是以对于赵匡胤是否真心想要传位于赵光义,是值得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的。
毕竟当时赵匡胤存活的最大的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赵德芳也已年满十八,完全是直接登基都不能称一句幼主的年纪了。】
赵匡胤深以为然。
没错,父死子继才是正统啊,德昭如今早已长成,又从未听闻其有
无德之行,又如何做不得这大宋的皇帝呢?
而且赵光义这厮听起来像是将廷美与德昭兄弟全都暗害了,那岂不是他大宋的皇位之后便一直掌控于赵光义这一脉后人的手上?
是他开的国啊!凭什么好处全都给赵光义给占了?
他不知道身后事也就罢了,如今知道了,又怎么可能听之任之呢?
总而言之一句话,赵光义简直是罪大恶极!
尤其是从天幕背后之人的语气加以分析,想来赵光义这个皇帝当得也只能说是泛善可陈,不算是多么雄才大略的君王,那他动起手来就更加没有顾忌了。
也是,要是赵光义真有本事,这么多年了,他怎么可能一无所察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