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6(2 / 2)

加入书签

你们这些后世之人,意有所指的骂人是真的要命啊。

他甚至不用思考就能想到李景隆的脸色会如何变换。

如果不是因为身处在他爹身边,朱棣是一定忍不住想笑的。

哎,他今天怎么就没称病不来呢。

陪老头子看

天幕有什么意思,他就该躲在自己的府里悄悄看的嘛。

这样连刚刚那鞭子都不会挨呢。

失策失策。

朱棣只好深深吸了口气,强行忍住。

【至于此时的朱棣嘛,三下五除一将永平搞定之后,自己抄小路就往宁王所在的大宁城而去,见着自家弟弟宁王朱权就握着人的手哭诉自己如今有多么多么的艰难,表示想要弟弟多收留自己几日,让朱权帮忙给朝廷上书谢罪免死。原本就更在两方之中踟蹰,尚未听从朝廷的诏令返回京师的朱权心有恻隐,于是收留了朱棣。我个人觉得,搞不好朱权其实也是半推半就。

毕竟朱棣要是玩完了,下一个大冤种搞不好就是他自己。

反正史书上说:居数日,情好甚洽。

过了几天,朱棣提出自己要告辞了,朱权便率领全家前来送行。如果真是信了朱棣那一番话,那怎么会朱棣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不得等朝廷派兵来押人?】

嗐,这话说的。

干嘛要分析得这么明白,他不得给自己留点后路?

万一他哥要是造反失败了,他还好说自己只是被胁迫了呢,这样还能保下全家的性命呢。

主要是……

在亲哥手下如何还不好说,但是在朱允炆的手下,他恐怕是要么死要么软禁,再也想不出第三条路来。

朱棣则丝毫不意外。

他虽然喜欢出奇兵,但也不喜欢打无准备的仗,既然敢只身赴大宁城,自然是看到了宁王的犹豫,也自觉自己那一行成功的机率至少有八成以上方才会出手。

他可不是莽撞的人。

再说了,哭诉卖惨什么的,这种东西,还不是手拿把掐?

【而在朱棣驻留大宁城的那几天,其手下之人也暗自入城结交大宁城的官兵,又提前埋伏在了送行的郊外,将宁王一家裹挟着去了北平,大宁城精锐悉数反叛,皆被朱棣收编,于是燕军势力大增,当然,朱权也没有闲着,进入燕军之后经常替他哥草拟檄文。

既然搞到了兵源,朱棣自然是回过头来狠狠杀向李景隆。

作为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人物,对上朱棣,李景隆不能说是兵败山倒,只能说是基本没什么还手之力,被朱棣耍的那叫一个团团转。

郑村坝之战一战,损兵十余万,丢盔卸甲,损失了数十万人的辎重。

又被燕军一出声东击西佯打大同的行为调动得疲于奔命,最后在冰天雪地里白奔波了一个多月,兵力装备损失惨重,士气也受到重创,但燕军那边却有意外之喜,路上偶然巧遇了蒙古来降的军队,又扩充了一波兵力,打着打着,人还变多了。

这大概也是唐、明两位太宗的相似之处吧。】

就是这么巧呢。

打不过他们投降不是理所当然的嘛,投降了当然就顺便收编了呗。

反正他最是缺人了。

但时至今日,想起李景隆竟然打不过就轻装逃跑,甚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