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2 / 2)
“没事的。”他沉着声音,尽可能想说得温和:“你未来不会再面对同样的局面了。”
如果刘邦和他的关系,在最后竟然还能称得上一句缓和。
那么会是谁动的手呢?
为什么要让韩信去死呢?
他们心里都有了点数。但天幕还是没先正面回复,它又习惯性绕远了话题。
【我们后来有些人喜欢评论历史,在秦末汉初这一段时间,有人就觉得如果让始皇帝得到了汉初三杰,那么他们一个都不用死,尤其是韩信不用死。
啊,对,这是正确的。但是这不是能反过来贬低刘邦的理由,因为这俩人当时所面对的局势从根本上就不一样。
首先是能得到的功劳与声望上限的不同。
在始皇帝手下,韩信可以干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拓土开疆,功劳肯定赫赫,但是绝对比不上在刘邦手下平天下定天下的层次。
毕竟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哪个更胜一筹,相信大家还是心底有数的。】
“?”
刘邦一时沉默,怀疑自己的耳朵可能不是很好使。
怎么就要把他的汉初三杰送给始皇帝了啊?!
刘邦:那你还不如干脆把我一起送了。反正在座不基本上都是六国遗民吗?
【其次,是嬴政和刘邦身份不同的问题。
嬴政虽然是始皇帝,但是他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彻底的“开国之君”,因为在秦朝之前还有秦国。而在他之前的历任秦君,早就已经固定了自己作为“君主”的身份,和臣下之间存在明显的地位落差。
于是对于嬴政来说,他是君,武将不管再怎么样都是臣子,是他的属下。
这个观念对于秦朝上下来说都已经可以称得上根深蒂固,没有人会去质疑说嬴政为什么能当国君,为什么能当皇帝。
哪怕曾经生母赵姬的脑回路奇奇怪怪想要用完全没有嬴氏血脉的异父兄弟取代他的地位,哪怕因为赵姬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被传过是吕不韦儿子的谣言,但那些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他的地位是不会被质疑与动摇的。
可是刘邦不一样。
他最开始起义的时候,跟他一起起事的沛县故人,虽然以他为首,但基本上是游侠风气的兄弟相称;后来打天下的时候,他和他的盟友们都是诸侯王的身份,名义上也分不出什么三六九等。
于是这就牵扯到一个名分的问题,君臣上下的问题。
那就是,凭什么是你刘邦当皇帝呢?】
因为刘邦的势力最大最强,剩下非汉的势力都对抗不了他。
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这话向来不能直白地明说。那无疑是将政治的委婉性赤/裸裸地撕破,也不符合长久以来各方学术鼓吹的天子受命的论调。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天命哉。”
于是刘邦只能这么说道。极漂亮的面子话,从他的口中道来也有仿佛在论述真理的笃定与自信。
【古代政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师出有名。同时,这个名义还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