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 / 2)

加入书签

还没有完全的恢复。

军功集团们依仗着自己的扶立之功,把持着军队和朝堂的高位——就算是刘恒连夜镇抚南北军以收拢军权,挑选的宋昌依旧兼具着他的近臣和军功集团之一的双重身份,本质上还是双方知根知底的一次妥协。

各地的诸侯王们野心勃勃,对他的即位满是挑剔,嫉妒,甚至愤怒与不服。积蓄着力量,时刻准备在他根基不稳的时候,发动一场狂暴而激烈的叛乱。

——刘启接手的局面,固然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但刘恒所面对的,又轻松到了哪里去了吗?

政治是妥协与平衡的艺术,而刘恒是这门艺术登峰造极的玩家。没有足够的力量一击即中,那么自当将长久深自缄默。这种沉默不是软弱的妥协,而是徐徐图之——虽十世仇犹可报也的积蓄。

他抱稳了刘启,“有些事情是只有你父亲我所能做到的,而有些事情却是只有你才能做到的。”“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圣人,也没有完美无缺可为万世法的制度。因时而变,随时而变——你得记住,刘启。”

——但,当然了,作为长者的前人有着自己的矜持和责任。没有做父亲的会目睹了孩子因自己遭受的困境而完全无动于衷。

只是刘恒不说。

【我们首先来看诸侯王势大,这个问题其实之前已经大致论述过了。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文帝对于同姓诸侯王们采用的态度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的宽容主张。诸侯王们得以在自己的封国里享受着和皇帝同样的待遇,拥有着独立的财政权、行政权,甚至军权。

他利用同姓诸侯王们的影响力来对抗汉初军功集团们的骄横,从而达成一种微妙的均势。同时也是通过安抚怀柔的态度,能够保证国家内部政治的稳定,给经济生产一个相对平和的条件。

在文帝在位的时期,因为大国的诸侯王们基本没有长成,其权力把握在汉相的手中,文帝自身又威望甚高,这种怀柔的态度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局势。

可是,虽然此时多数诸侯们没有反叛之心,但毫无疑问已经逐渐具有了反叛的实力,为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啪”地一拍大腿,刘邦当场就拉着韩信指着天幕,“看吧,将军。我可没有随便乱说啊。”

“在刘恒在位的时候,同姓的诸侯王们却是安安分分的,但是你听听嘛,就算是同姓的诸侯王,等到了刘启上台的时候,都要跟他玩造反。”

“我之前所说的,为将军后世名所考虑,真的不是我在信口胡说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眼神还不忘往张耳他们那边看,看见几张此刻已然苦兮兮地有几分难色的脸,心中不免大喜。

感觉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剪灭异姓诸侯王的大业成功在望——!

【而等到刘启上位,东方诸侯王国的势力就已经发展到足够给中央王朝带来莫大压力的地步了。

其中比较强大的,要属吴、楚、赵、梁、诸齐以及淮南三国。他们根据与汉王朝之间的亲疏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亲近汉王朝的,是刘启的亲弟弟梁王刘武和淮南三国。但是,淮南三国的王位,是在上一任淮南王刘长意图勾结闽越、匈奴造反,被废为庶人之后,刘恒将其地三分,分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所得来的。

——对,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这样天大的罪名,在刘恒的宽纵政策之下,刘长的儿子们竟然还能够继承王位。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诸侯王们能有多么放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