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0(1 / 2)
翁。
“白头公是方言的叫法,一般叫做清明草,中文学名鼠麴草。草上有一层白毛,摸起来绵绵的,所以被我这边的人们叫做白头公,也有药用价值,清明的时候最多,还会开出嫩黄色的小花,长得不高,田间地头或者山坡上很多。”蓝瑜解释道。
“我这边不怎么流行青团,一般就是白头公煮熟了加入糯米粉,盐或者糖一起揉搓成面团,加点粘米粉预防太软,然后揪成剂子,团成团微微压扁上锅蒸熟就可以吃了。”蓝瑜又加了一个,这一个是甜口的额,紫薯馅的。“最多就和苎叶粄一样包入其他馅料,不过春天大家都懒得弄,直接做成粄吃。”
蓝瑜几人把青团都吃完了,还顺便吧桌子上的碗筷都收拾了,孙大娘几人还在卖青团。
蓝瑜不由得咋舌,婶娘们这是摘了多少白头公,又做了多少青团啊。
打开手机,果不其然,朋友圈都是吃到了青团的炫耀,一个林家村客户交流群里更是疯狂刷屏。
在村子里的游客一边吃一边发图,诱惑群里没有来的其他人,一个个嗷嗷叫着这就飞奔过来,还有求代购的,不过被群主拒绝了。
群主是林建国,周姐的老公,腰不好,因为比较会摆弄手机电脑就当了这个群主,拒绝了代购的要求后立刻很实诚的科普他们的青团什么添加物都没有,天气不热能够放四五天,天气热只能放两天,快递或者代购不得行。
不过很快,林建国就上传了从游客的朋友圈里翻出来的照片,上面能够清楚的看到林家村各处密密麻麻生长的白头公,告诉群里的游客不要着急,一直到清明后,都还会有青团售卖。
很快群主就被游客们的谢谢淹没,然后村里的游客再次炫耀起了刚买到的三月李,凉拌和完整的都有,群里掀起新一轮的求购。
晚上八点整,蓝瑜收到村长的电话,说是他们今天掰的野竹笋和茶耳,茶泡果都没了,也许是朋友圈宣传到位,一些比较近的游客开车冲到林家村,把剩下的青团和还没收起来的野竹笋,春笋之类的全都包圆了。
茶耳和茶泡果留了一些给村里的小孩,其他都被游客你一斤我半斤买了,毕竟这两样都是季节性的东西,过了这茬就没了,更何况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有的甚至不知道还有茶耳,茶泡果这种东西。
好不好吃先不论,稀有少见我不认识听说能吃,我就买一斤尝尝。
要不是茶叶是生的,估计也得包圆。
不过追着村长和村里的村干部询问是否能够预定茶叶的游客还是很多的,村长临时和村干部开了一个会,清明的采茶活动就敲下去了。
不过采茶和村里采摘野菜,挖笋不一样,要去山里,很多游客都是第一次去,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和今天蓝瑜带着严琼阙淦桦他们不一样,要考虑的方面会更多。
村里加班对账,晚上几人就收到了下午的工资,合起来也有小五百。
蓝瑜挑眉:“你们到底掰了多少野竹笋!”
胡巍回忆:“我就掰了五筐,关桐,阙淦桦和顾凯三个比我多三筐,去找你和严琼之前,大勇叔已经带着人把野竹笋运回去好几趟了。”
蓝瑜眼角微微抽搐,看来提前运回去的野竹笋已经被叔伯们先处理了,不然他们现在还在处理。
“你们牛……”蓝瑜最后只能扶额伸出大拇指夸奖他们。
阙淦桦从身后的奢侈品购物袋里掏出一个洗干净泥土还带着壳的没有冒土的春笋,双眼冒光的看着蓝瑜:“语数生,地物化应该可以吃竹笋了吧!”
“我打听过了,这是甜麻笋,虽然是春笋,也比其他笋好吃。”阙淦桦满脸期待的看着蓝瑜,就差身后安一个尾巴,疯狂的摇晃了。
蓝瑜想到这半个月来长得飞快的滚滚们,也很是头痛。
也不知道老爸回来后干了什么,原本才半岁的滚滚们半个月的时间里长得飞快,看起来和其他成年的滚滚一样大。
但是阙淦桦他们却觉得这很正常,毕竟滚滚都能看不能摸了,快速长大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的。
对蓝瑜来说,就是甜蜜的烦恼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