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2(1 / 2)

加入书签

也会在微信上问问他们。

“那么宋院士提交这份资料的目的是……”

这只是一个常规问题。

宋问声看见下面秦院士面容放松了下来,背靠在椅子后面,还对他眨眨眼睛,似乎在示意什么。

宋问声收敛了眼神,微笑道,“自然是申请经费做课题。”

下面的人看着他,表情难以言喻,然后开始交头接耳的讨论了一下,刚才提问过的那个老头,再次提问,“你需要多少经费,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你敢确定以及肯定会在你说的期限之内完成吗?”

看起来他们似乎是有点意动,但是又不太相信。

毕竟这种事情牵涉颇多,一旦确定项目,那肯定是保密级别,要人要经费是必不可少的。

全国的科研经费就这么多,你这里要多了,那边就会少。

现在的华夏也经不起同时开两个核聚变项目。

热核聚变那边就已经弄得很有起色了,冷核聚变这里连点甜头都没有看到,他们怎么会愿意投入?

“我要一百亿还有京城的等离子体研究所里的那套未完成的仿星器,以及给我人才调动的权利,三年之内,我可以给出成果。”

此话一出,遍地无声。

仿星器和托卡马克一样都是实现核聚变的一种方式。

核聚变的难点在于聚变的产生还有聚变物质的约束方法。

托卡马克的磁笼产生需要等离子体电流,但是仿星器不需要,仿星器的外部设计得很复杂,是直接通过外部线圈产生扭曲的环形磁笼。(1)

仿星器设计复杂,而且现在我国和仿星器制造国家没有更高级别的官方合作。

再说了,我国研究核聚变已有几十年,几十年前,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民众的吃穿住行,相比之下,更加经济划算,又是主流,还是老大哥提出建设设计的托卡马克更加吃香。

虽然仿星器在我国遇冷,但是也是有一部分人支持,万吉教授就是当年主持建设仿星器的学术带头人。

这套未完成的仿星器还是从德国淘汰下来的,但是后面因为种种原因,诸如关系恶化等等,帮助建设的德国人员离开了,只能在这里不了了之。

再没多久,万吉教授车祸去世,仿星器一领域被彻底打落凡尘,最后一口续命的气都没有了,只能空置在这里。

问问题旁边那个教授撇撇嘴,看了他一眼,又收回了眼神,讽笑道,“口气倒是不小,可控核聚变,花费我们多少时间精力,现在点火才超过一千秒,你说你三年内能做出来?我不信。”

去年2022年,华夏的科研经费超过2.2万亿,位居世界第二。

一个是医药方面科技得到不少突破,所以要加大投入,一个是在大数据、5G方面投入诸多。

但是2.2万亿摊到那么多高校、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里也是不够的,更不用说经常还有类似于光刻机这样的紧急攻关。

这么多人在台下质问,台上只有宋问声一个,他只身面敌,目光无所畏惧地扫视着下方,整个会场里好像只听见他的声音一般。

“那我只需要京城那套未完成的仿星器,还有一些人员调动以及一些特殊仪器的特殊渠道,钱,我自己筹措,一年之内,如果我有什么重要进展,我要一百亿的研究经费。”

下面的人纷纷摇头,说,“没有这种先例。”

秦院士轻咳了一声,站起来说,“这件事情我们要再讨论讨论,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虽然没有马上得到结果,但是宋问声已经流露出无可匹敌的自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