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9(1 / 2)

加入书签

人都知道在,这是上头出手了,他们也不敢说太多,只能把目光投向别处。

宋问声回到了学校,周围的人并没有因为他和谢冠的事情产生什么异样,该是这样还是这样,大家都忙得飞起,谁有空来理会别人的事情?

至于给学生上课的事情,宋问声本来也找赵力庆代课了,现在几乎是完全交给他了。

他转头就钻进了实验室,找到了大课题组里负责材料方面的林教授。

他们的实验还在继续,在碳纳米环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探究。

所以每天穆教授、林教授、甘教授都是元气满满,完全不愁没有课题做。

他们持续的产出,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成果,文章是一篇接着一篇的发,专利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申请,和外面公司的合作也有很多,那些后面进来的研究生每个月课题组发下来的补贴就过万了。

还没有论上和外头合作开发赚的钱发的奖金。

所以哪个人不和打了鸡血一样?

宋问声过来查看的时候,林教授满是兴奋的讲述了这段时间来,课题组的变化。

“其实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是和石墨烯有关系的。”宋问声等待着林教授把话说完,拿出了一份自己做的初步策划,看上去还有很多的不足。

但其实里面都是根据宋问声得到的那份技术信息提炼出来的,看起来潦草,里面都是真货。

林教授怀揣着好奇的心,接过这一份东西,认真的看了下去。

起先还有些随意的眼神越来越认真,等看完之后,他再回头看看标题「如何量产高纯度石墨烯」,感觉也写得很贴切。

如果宋问声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陡然间把这份都信拿过来,整个流程没有太多的原理探讨,林教授是肯定会怀疑真假的。

可是这是宋问声拿出来的东西,林教授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是会被坑的。

宋问声的信誉一向很高。

“要不然我们先在实验室里尝试做一下预实验?”林教授提议。

宋问声点头,开始和林教授探讨怎么开始实验,还需要哪些设备。

因为他们有够量产某一类型的碳纳米管掺杂其他集团的经验,在一些相似的地方,特定的条件下,石墨烯和他们的结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所以他们按照宋问声给出的设想进行操作的前期还有些生疏,但是很快他们就明白饿了其中的原理,两个人没有找别人,互相配合起来,动作很快。

在操作上和常规的CVD气相沉积法没有太大区别,略有些不一样的是他们使用的催化剂不是金属催化剂,而是宋问声新研发出来的一种手性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以及化学腐蚀法和镀镍的时候很容易在石墨烯里有金属残留,往往石墨烯或者碳纳米管的纯度不高,都是因为难以除去的金属离子。

宋问声使用的都是常规方法,主要是在这些催化剂、腐蚀用的原液、镀层用的东西不一样,尽量避免了金属,还减少了能耗和时间,降低了成本。

不过本来宋问声就是不对称催化方面的大师,在非金属有机试剂里应该是很有自己的一番研究。

这一个星期里,他们反复尝试,确认在实验室里,这个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接下来他们想要找人手进行中试放大,看看在这规模下,是否需要调整。

两个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作者有话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