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2(1 / 2)

加入书签

着她远去的身影。

“汉国第一位女郡守啊……

“真好。

魏裳领命,带着人前去主持,本就不适合留在边郡的大军自然会尽快动身返回——不动也不行,再待下去可要冻人了!

都是骑兵,返回的速度极快,不足两旬就已经到达长安城外五十余里。

胜利之师凯旋,自然要大超大办,天子率臣下郊迎,开太庙告祭先祖,献捷,赏赐一系列活动下来,原本被冬寒笼罩,有些死寂的长安城也开始笼罩在胜利狂热的氛围里。

到处都有人谈论这场战事。

酒水的销量开始暴涨,有游侠儿冒着严寒,留在卫青家周围寻求做个门客的机会,想参军者数不胜数……这原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讨论的重点,突然变成了那场伏击战。

第406章 情况显露

西汉废除了妖言之罪,对民间言论管控不高,百姓说话的忌讳并不多,尤其是这场胜利有增强国人凝聚力的作用,官府自己都带头宣扬,更不会禁止民间私论。

可即便是这么放松,除了一些高层的专业人士,其他上至官吏,下至百姓,都不会将注意力放在第一场伏击,尤其是伏击的细节上。

毕竟这又不是现代,有前线记者时刻报道,一场战役别说旁观者,大部分作战的参与者,除了自己在做什么外,其它基本上一无所知,更不要说传到千里之外,让长安的人都知晓了。

就算是放马后炮,可在后世随手就可以获得的‘常识’类小知识,在如今珍贵到可以作为家传技能,甚至有些内容非相对应职位的官吏不可见情况下,议论又要从何谈起呢?

就像是边郡的地图,没看过它的,上哪儿知道卫青去的地方不适合埋伏!

即便是涉及一些‘专业类’的内容,底层百姓热衷讨论的,也应该是比较偏向于个人的斩杀数量和过程,因为返回的骑兵中,不少家在长安城内,他们回来后,当然不介意吹嘘一波自己当初经历了什么,让听众肚子里能有点货,能出去对别人侃大山。

而在整体眼界与知识储备更加高一些的官吏中,他们更多在意第一场战役带来的战略纵深,以及那些牛羊,整场战役的支出等等,这分别涉及自身的安危,利益,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这与他们来说是息息相关的事情。

这些内容,在一开始也的确出现了,而且提及的人也很多,但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第一场战役的争论,甚至连太史令手下,掌管天时星历,与俗事战役毫无关系的小吏目们,也开始有模有样地争执起来此事。

而他们争执的内容,正是卫青怎么做到的埋伏。

午时,过来取星图的陈寿看着坐在屋外,用木棍在地面上画出了极为抽象的地图,然后以衣带围城,石块为兵,推演起来作战的吏目,眸中多了几l分幽暗,可又转瞬即逝,紧接着便挂上了笑脸,对身边的太史令问道:

“许久不见,不承想史令此处竟如此关心战事?”

手下上班摸鱼还被皇帝的身边人看见,着实令人有些尴尬,太史令下意识咳嗽了两声,干笑道:

“这不是卫大将军以少胜多,战功惊骇奇险,大家不解,生了求知之心嘛。”

“也是。”

陈寿点了点头,神色颇为赞同:“说起来,那可是一万多骑兵打四万匈奴大军,足足差了三倍多的兵力,都是精兵,也不知道大将军怎么布的阵,竟然杀了近两万人,着实有些…有些让人想不通。”

“对啊!”

见陈寿没有苛责的意思,反而主动接起了话茬,太史令心下放松,同样被勾起兴致的他一拍大腿:

“我也想不明白,你说这伏击差这么多人数,怎么都得依靠地形之便,不然地方开阔成那个样子,就算是溃军,四万多人跑起来也能有两三里路那么长,堵住前面的,后面的也会跑啊,上哪儿能杀这么多人?”

陈寿边听太史令说,边跟着点头,仿佛极为赞同他的观点,可等他说完,却又皱起眉头,稍微想了片刻,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