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19(1 / 2)

加入书签

是维护朝廷颜面。

新科状元的文章,那是谁想看都能看的吗?

而苏叶提出的方法,就更大胆了,不仅要公布,还直接卖出去,只要你有钱,就能买到。

可以想见,朝中一定有大臣提出反对,理由是朝廷颜面啦,科举是神圣和庄严的事,怎么能如此行事无忌,亦或者有违祖制,与民争利等等。

包大人是个开明的人,完全不觉得把试题卖出去,会有辱斯文。

反而他认为,这能让更多的贫寒学子得到实惠。

他当年科举的时候,也是老师给他出了一些试题,让他写着练手,这才能在科举时从容不迫。

虽然那些题是老师根据往年学生默写给他的文章,自己琢磨出来的,和真正主考官的水平不能比,但至少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可更多的贫寒学子,还没有这样的老师能帮忙把关,那些试题能售卖的话,贫寒的学子们也能多一些见识。

因此,这个建议虽然可能得罪一些人,包大人依然打算向官家建言。

他看向公孙先生,公孙先生微微颔首。

虽然公孙先生出身官宦之家,自来不缺书本和试题,更不缺师资,但他却了解民生艰苦,知道一个贫寒学子,要得到这些内部信息有多难,因此在此事上,他举双手支持!

包大人当即换好官府,再次进宫面见官家。

赵祯听完这个提议,觉得非常不错,“不如等科举结束,没选中的试题,让翰林学士们写出文章来,放在试题后面,作为给学子们的参考。”

好家伙,这是连标准答案都弄出来了。

不,写文章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参考一下,对比自己和翰林院官员之间的差距。

能成为翰林学士,负责给官家讲解经义,都是每届的前三甲,水平相当高,这也是给学子们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总比一无所知,找不到目标强。

包拯立刻心领神会,躬身行礼,“谢官家。”

没错,赵祯此举确实发挥了他的传统艺能,拉了一批人支持这件事,而不是让所有官员联合起来抵制反对。

原因也很简单,这样一份往届的试题,哪个想要中进士的考生不会去买一份?

那是手抄都得保存一份的,因此,天下学子一定会看到后面附上的翰林学士的文章。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出名了,名扬天下,以后所有的学子都会认识他们。

而这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志同道合的学生,毕竟那些学子是按照他们的范文来练习写文的。

这相当于另外一种导师了。

这是又能出名,又能获得实惠的事,所以本届的试题例文选谁的文章,将会成为此事公布后的争论焦点。

这样一来,就没人会去在意此方法是谁献上来的,即便之后知道了是包大人干的,为了不得罪那些想要写范文的人,他们也只能憋着不说。

毕竟在这件事上,获得好处的不是一个两个,事情已然成为定局,就不能再为此得罪人了。

也因此,对包大人的仇视,就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包大人诚心诚意道谢,官家此举,确实是在帮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