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8(2 / 2)

加入书签

大导演就不会这样, 人家大导演, 连上价值, 那都是找个不一样的角度给你上的。

比如我们的这位陈导。

他找了个很清奇的角度——

他和梅南分析起了华国的足球球迷年龄结构。

他说:“虽然表面上看,华国的足球球迷人数还是众多的,每次到了世界杯的时候,我们华国也一样有无数的球迷熬夜看球, 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打气,但如果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 我们的球迷年龄结构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地步。”

一个可以被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事实是, 一个国家某个运动项目的爱好者的多少,与这个国家擅长哪些运动, 那是有直接关系的。

比如像华国, 乒乓球和跳水可以说是排在华国人爱看的运动比赛的前三位, 你如果奥运会是这两个项目开放卖票, 那华国观众肯定很愿意买票进场, 因为这两个项目是华国运动员擅长的、经常能拿到冠军的。

理所当然的这两个项目的华国迷会比较多,也理所当然的这两个项目的奥运冠军都会做到家喻户晓——讲真, 其实每次奥运会, 华国产生的奥运冠军那都是一批一批的,但也不是每一个你都能记住名字的,但基本上跳水和乒乓你总能记住那个一两个的名字, 这就是当一个国家在某个运动项目特别突出的时候, 投射在国人身上的反馈。

华国的足球, 稍微可以说有些起色的时候,大概是在三十年前到二十年前之间,你会发现那个时间段的球迷人数是非常多的——

不然当时的春晚为什么其他运动项目统统不调侃,就专门调侃足球呢?

就算是调侃华国足球踢得不好好了,你这要是没有广大球迷作为基数在,你在台上调侃足球,人家台下哪里来那么多人有共鸣?

由此可以推断,在那十年里,华国的足球球迷人数一定是爆棚的,大家热爱国足,对它抱有希望,并且爱屋及乌的也特别喜欢世界上有名的足球队。

“但这一切随着国足半死不活、恶心操作一堆又一堆事件的发生产生了改变——在接下来的近十年里,华国的足球式微,在年轻一代中,喜欢看足球的球迷人数也随之减少……起码比起当年来讲,这个人数是一定减少了的。”

一通逻辑盘下来,黄白蓝三人组以“我的身边即世界”的思维方式思考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

是啊是啊,感觉老一辈的人或者年纪大一点的确实都有看足球的经历,我记得我爸在世界杯的时候还和我怀念了一把他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守着一台小电视机大半夜不睡觉看球的光辉事迹。

对啊对啊,我哥也有这个经历!不过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最近这几年,猜球的人很多,但真正在看球的好像就不多了,华国球迷也不像以前那样能够把世界球星、华国足球运动员如数家珍了。

所以说陈导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然后陈导就接着口述道:“我们都知道,一个合理的人口结构,应该是青年人比较多,然后老年人比较少,一个橄榄球形状的人口年龄分布是健康的分布,一旦出现老年人口过多,这个社会就会步入老龄化……”

三人齐刷刷点点头,嗯,这个是中学知识,大家都知道。

“其实类比一下足球也是一样的,二十年前,华国的足球还有点看头,年轻人纷纷愿意紧跟时代潮流,守着电视机看球赛,我们华国大基数的足球球迷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但到了如今,当年的年轻球迷都已经步入中年甚至是老年,而年轻一代里,大家又更偏向于乒乓球和跳水,真正还愿意和喜欢看足球的球迷人数减少——年龄大的球迷人数不变,但年纪轻的球迷人数却在减少,这难道不是一种球迷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吗?”

这七拐八拐的,人家大导演把这个逻辑链给整明白了。

“而这样的结构不合理,短期内当然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的,可当你眼光放长远,这个破坏力和消极影响,就跟中学时代你做到某国老龄化的题目一样,全都是问题,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所以我们这部《足球》电影,特地把故事场景放在了校园,为的除了赚钱之外,也有希望通过这种针对性的上映,让更多华国的年轻人在看了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