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0(1 / 2)

加入书签

加入了百姓的声音,在后世被称颂的汉武帝在当时可是背负着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骂名,甚至在整个封建历史中也一直拥有着这个骂名。

所以汉高祖,吕雉,汉文帝,汉景帝这几任执政者的苦心经营,积蓄国力就是为了能够让匈奴的粮仓更加丰富,送更多的公主过去?就是想让中原大地战战兢兢时刻等待匈奴南下侵袭举起的屠刀?】

仙幕这个说法让建章宫上的人尴尬一小笑,特别在今岁准备上奏说让汉武帝休战续用和亲之法的主父偃和严安尤甚。

他们虽然比求和派好点,但也是拥有白登后遗症把怕匈奴刻进DNA的人之一

他们捏着袖中一直未上呈的褶子不敢动,他们真错了?

————————

嗷嗷嗷,明天就放假了,可以好好干倒匈奴了!冲!

第86章

P1祂带着可以不罪在当代的法子走来了?

【不过有人曾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华夏大地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1!

当然也有那种对敌人卑躬屈膝的人。也有些人可能不是卑躬屈膝,是想折中而求之,他们可能出发点是不想百姓流血,但还是想说一句:

武力不行就智斗,面对敌人的侵扰我们就应该同北风刮落叶一样杀得它片甲不留!淦就完事儿了!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有求和派,什么玩意儿?】

仙幕一连串的声音在建章宫回响,震耳欲聋,让人体会了一把子什么叫做来自良心的问候

其中以主父偃与严安的面色最为复杂,因为他们很清楚这确实是汉朝初期甚至也是现在面临的困境,倾举国之力灭杀匈奴还是继续‘和亲’?又或者折中而求之,匈奴可打,但求稳适力打?

无疑,主父偃,严安,乃至早已被贬去边境的韩安国,汲黯等臣子都是第三种想法:匈奴可打,但应当适力。

严安沉默半响终还是拿出袖中早已准备好的奏折,面露苦笑: “臣本觉得今中国无狗吠之警,外无敌情却累于远方之备,击远方小国,非爱民之举。认为陛下远征匈奴乃不恤百姓,滥用民力,透支国力,穷兵黩武之过。但观仙幕所言,竟是臣之不是2.”

张汤这种主战派听到仙幕这一连串得激昂话语早已双眼发红血气上头,看到严安手中的奏折他嗤笑道: “覆巢之下无完卵,性命放在别人手里,比任人宰割的牛羊更不如!”他们主张杀匈奴就是要彻底让匈奴不敢再随意入中原劫掠,好好的中原怎么能够成为匈奴的后花园!中原人不能够跪一辈子!

张汤的话严安如何不懂,可穷兵黩武在他看来是真的不可行,他看向半空的仙幕,他还是想要上奏求和……

严安: “陛下,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以至秦亡。如今我大汉更应该吸取秦朝教训,穷兵黩武确实不可行,仙幕言您在位四十多年皆出战匈奴,国力损耗确实巨大。‘和亲’之法确实甚是有效,吾等何不再延续和亲之法?”

道理他都懂,但并不妨碍他还是觉得折中而求之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其实早在听闻陛下北伐匈奴,南灭南越,东征朝鲜,西开西域的‘宏伟’战绩时就想说了。兵休而复起,近者愁苦,远者惊骇,四十年的持久战国力吃不消,百姓直接从文景之治的安堵乐业变为民生凋零,百姓苦不堪言。

“前期的甘心快意以致后期还需卫家子侄为您收拾残局,可见当时的国力,民生惨况。今天下锻甲摩剑,矫箭控弦,转输军粮,未见休时,此天下所共忧也3,为何要把希望全权寄托于卫家人身上?为何要让汉朝面临国祚减半之胁才收手?”

主父偃也不希望刘彻大举兴兵,他和严安听了仙幕很久,仙幕说的确实有道理,但他们已经收复河套地区,何必再兴兵祸?匈奴是无法灭绝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