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1 / 2)

加入书签

姓苦。’扶苏听到仙幕的口号只觉得心中有股酸涩涌现: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国建成百万泪。战乱不断,杀戮不止,百姓定也无心耕种居无定所。”

他不明白为何历史记载的他会应诏而死,劝谏父皇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发配蒙恬将军处监军的他甚至拥有三十万大军的支持。或许就像仙幕多次说的那般‘历史无载’,可能就是过去的历史上还发生了他不知道的事情,但并不妨碍他为那个应诏而死的‘扶苏’而愤怒,甚至觉得可笑至极。

因为知道父皇想要万世永昌的大秦二世而亡,他现在知道秦的百姓会因为暴虐的二世遭受多残酷的对待。扶苏攥紧的拳头中隐隐透露出鲜红,他觉得那未来的‘扶苏’实在是朽木!

【一部分人的欢呼下是一群人的绝望。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乱世再次降临到这片大地上。出兵以十万计,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血流成河,白骨覆原的时代再次到来。

复辟旧国?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内战不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远千里去杀另一个农民的儿子?白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鲜血喷溅,头颅乱飞。夜晚则开始思乡思爹娘祈祷太平。百姓们甚至睡觉都不得安稳,不知道会不会哪时就突然冲进来一圈人翻箱倒柜开始砍人。

《六韬》形容‘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的理想国境是百姓所希望的。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只能追随那些揭竿起义的士族,因为那些人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新的光明,即使那光明就如风中烛火一般随时会熄灭。

《六韬》第一卷 文韬·守土中文王问太公曰: “守土奈何?”如何守土?

太公所言极多,但其中的一句话想与诸位分享:敬其众,合其亲。对百姓恭敬,对士族宗亲亲密。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对百姓恭敬百姓则能和睦安乐,对士族宗亲亲密他们就会满心欢喜。再辅之不使人夺君主权威,依循己身洞察之力顺应百姓发展。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用之以力。天下则能和服。

对顺者,何为任之以德?那就是《六韬》第一卷 文韬第一篇讲到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若能辅之以道,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对待天下之天下就应当同天下之利。总结起来不就就是给人以‘利’吗?多么简单的道理,又多么难做到的一件事啊。

简单到汉高祖打入咸阳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迷了眼, ‘意欲留居之’。被樊哙与张良连番劝告才与撤军驻城外霸上,召集关中各县父老,豪杰一句‘约法三章’就可以让百姓‘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明显秦二世没有做到,秦始皇做到了吗?

几乎十年的时间做了他人百年的事情,修直道,驰道,筑长城,平南越,建两渠,大一统,每个拉出来都是功在千秋,但在当时却会被民众吐槽。

一个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帝王为何会如此心急?他不能做到予人以利吗?但他对待六国遗贵不是也尽量做到宽容以待吗?】[1]

此时此刻大秦寂静无声,黔首士族皆静待仙幕说出下面的答案,这是他们从未看过的角度。

【大秦的一统是顺应历史,始皇陛下建立的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身为啰啰的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只能顺应历史,如果可以我们只想祈祷生活在每一个历史时空的百姓都能生活美满‘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