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2 / 2)

加入书签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那些粮食不收晚收会直接浪费,但若是提前收只怕都没长饱满,水分非常大,尤其是玉米小麦这些到时候产量得大大打折扣。

唯一好接受点的便是水稻分早中晚稻,早稻七月中下旬收割一波,晚稻九月中下旬收割,刚刚好能在末日前赶上两波。

但就算这样今年的粮食也一定会大幅度减产,哪怕按照最高产量五亿吨和减产百分之三十计算,最后也只有三点五亿吨左右。

虽然昭国是个自古就喜欢囤积一些粮食,生怕饿着自己的国家,每年在中央和地方的储备粮足足有二点五亿吨左右。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储备粮的存在是短期应急,又因为储存条件等各项问题还要去掉一部分腐坏的。

另外陈粮是每年都是需要更换的,大部分的陈粮都会在秋收前陆陆续续被拿去酿酒或者是做成饲料,以提前腾出库存等待秋收加入新粮。

根据今天收到的最新统计资料,仓库里储存的粮食能够供给食用的大概只剩下两亿吨。

也就是说在末日来临前所有粮食加起来一共有五点五亿吨左右。

虽然这些数字听上去都很大,但实在架不住昭国人口基数大,这些粮食按照一人一天两斤的用量来算也只够十亿人口一年半。

说得残忍些,末日会让相当一部分人失去性命,这些粮食还会撑得久一些,可能撑到十年吗?

宋倾给出的预测表起码有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末日十年内不可能结束。

而且根据宋倾所说,末日后各种天灾频繁发生,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已经不适合曾经的粮食作物生存,末日来临后粮食一直只有消耗没有产出。

这简直就是坐吃山空的写照。

作为拥有几千年种田血脉的昭国一想到有土不能种粮食,只能每天坐等消耗存粮,担惊受怕哪天没得吃饿死,大家瞬间感觉浑身哪哪都不舒服。

于是农科院那边直接开启紧急预案,所有研究员都在进行各类天灾模拟,打算改良出适合在末日生存的新型植物。

宋思来他们从不会怀疑自己国家的人才所具有的潜力,但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是个未知数。

而且宋倾没有告诉他们,在她看到的预知里昭国什么时候研究出来适合末日种植的粮食。

那他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在她的预知里昭国乃至世界很可能十年内都没研究出新型作物?

一想到这,宋思来心中就控制不住地忧虑。

人民的未来,昭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我们从国外采购的几批粮食到了吗?”宋思来问向一旁的郑常弘。

“已经到了两批,叶毅那边已经派人去接了,一共有八千万吨,但我们最近几天买得粮食数量实在太多,很是扎眼,克尔辛联邦那边已经盯上我们了,其他国家也不太想卖,估计是怕我们在购买备战粮。”郑常弘想到最近频繁在买粮上碰壁的经历叹了口气。

宋思来批复文件的手顿住,镜片下闪着光芒的凤眼盛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八千万吨太少了,这只够全国人口吃八十天。”

但其实末日前昭国每年进口粮食最多也就一亿吨。

他们现在能买到这个量已经很高很高了。

毕竟整个碧云星一年的粮食产量也才只有25亿吨左右,而且现在几个粮食大国的产粮也还没下来。

宋思来长叹一口气,想到最近大笔大笔的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