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0(2 / 2)
只为写下真实存在过的令人动容的历史。
我无时无刻不在庆幸我是司马迁,我是一个史官。
《刘秀篇》
我还是反了。
曾经幕中女子第一次提到我的名字时我就有预感那个人是我自己。
因为此时的朝廷已经完全不行了,没有人的生活有多好。
我是被迫的,但我也是自愿的。
只是我似乎做得并不够好,因为在我看了巨幕之后,我更加在意仁义,更加在意人们的死活。
这成了我的弱点。
我们也总在这上面吃亏。
但是这么做的好处是,只要跟在我身边的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是死心塌地地跟着我,哪怕我从未给过他们任何的承诺。
慢慢的,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栽了跟头以后,我也变了。
我发现我从幕中女子口中得到的只是最佳的状态,现实总是多变的,我不可能利用什么既定准则去做到我想做的一切。
我也得随机应变。
等我理解了这一点,我开始所向披靡。
但我知道,这不是结束,我并不是已经成神,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之于历史长河微不足道的一个开始。
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有更好的下一步。
《班固篇》
我承认了,其实我一直都很清楚司马迁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他写的《史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想超越他哪怕用尽毕生所学也很艰难。
但现在我却发现了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
不是我的学识不如司马迁,也不是我的经历不如司马迁。
而是我总是拿着《史记》进行比对,总是想写超越《史记》的存在。
我似乎忘记了我想写史书的初衷。
他不该是为了讨好帝王在帝王面前展示自我,也不该是为了好看能够超越其他的什么书籍。
我要写的只是一部史书,我要尽我所能,书我所知历史。
写出来的书是自己满意的就好,与他人比委实没有什么必要。
承认他人的优秀似乎没有什么难的。
而他人的优秀与自己的优秀也不是不能共存的。
《诸葛亮篇》
我又回到了这里,一切开始的地方。
犹记得当初主公来找我时我心中的激动。
我并非圣人,甚至不如后世人口中说得那般厉害。
我也有我自己的私心,我也时常权衡利弊。
曾经我以为我是一个可以搅弄风云的人物,事实证明我也只是能够搅弄风云,但却没办法翻天覆地。
自从巨幕出现,我慢慢观察主公的孩子,我发现那不是我能轻易改变的。
当然,要是努力去做应该也可以,但是如果顾及到了这边,那其他的肯定难以周全。
我突然想起幕中女子说的那几种对孩子的影响,可是我其实还是不太明白,曹家那几个孩子是怎么长的。
或许有些事情是需要天分的。
只是他们也并没有因为有了天分就一帆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