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7(2 / 2)
不出事就已经被百姓记恨了,若是再出个什么事,不是他们的错也得怪到他们身上。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只不过很多人都有着侥幸心理罢了。
而且他们都坐到那个位置了还要让自己憋屈那不是可笑吗?
殊不知,皇位是最难坐的。
【如果这些百姓们读的书多,知道权力相争的那些阴谋,知道科学知识,那么这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理智,他们会想办法去解决气候异常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天冷了就盖大棚,而不是求神拜佛怪陛下。但是那个时候不仅是他们,就连嬴政都不懂这个道理,要不然怎么会有焚书之事呢?】
嬴政更加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幕中女子说的是对的。
若是这些百姓都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都成为为自己做事的工具,那如果他们遇到了自己没来得及规定的事情,他们便不知该如何解决,天下便乱了。
这个李斯,真是害苦了他。
【我们也能理解百家争鸣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周王朝的挖掘,这并不是一个帝王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周王朝的瓦解是百家争鸣直接造成的吗?那显然不是,整个世界都在发展,而他们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那灭亡是必然的事情。】
【在社会中听到不同的声音,应该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一种倒退吗?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自己的进步滞后了呢?最难改变的就是人,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你还企图去改变他人,现实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的要想着融入环境,而不是改变环境,因为环境的主体是人,你有道理你可以成为其中的领先者,但领先者势必会遭受许多的怀疑,但别妄图去改变前进着的人们,因为那就是“逆天而行”,是不可为的。】
春秋战国的众人好像都懂了。
如今的这些争论是一种推动发展的进步,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回到周朝建立之初,而是创建一个比那时更好的社会。
因为历史永远是前进的,像秦朝烧了那些书妄图让人们回到曾经没有那些知识的年代,就是倒退,就是不可行。
什么是以史为鉴,推陈出新,是这个道理啊!
【嫪毐事件之后,吕不韦被罢官,太后被送到了雍地囚禁。另外还有很多人怀疑,其实吕不韦、嫪毐、赵姬的事情嬴政早就知道,以他的心思城府,我觉得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像他在赵国受的苦当时他可也没怎么反抗,但是都一个个地教训回来了,他具备了一个古代成功人士百分之九十的优点,其中能够忍受屈辱也是一条,他在刚即位时,并没有什么权力,所以这时候他做的事情也是不多,至少在史籍上我们了解到的很少,或许并不是他没做,而是他在韬光养晦。】
这些事情历来都是人们喜欢讨论的。
秦始皇在掌权之前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后来的他能够如此迅速地统一六国?
为何后来统一后,他又会那般荒庸不知节制?
众人可还记得幕中女子讲解那些文人时所说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嬴政后来变成那个样子,肯定与他从前的经历有关的。
可惜了,没人能知晓。
【吕不韦在他还未掌权的时候就开始忌惮他,可见他的手段,假如他真的发现了嫪毐之事没说,这才是真正可怕,我们为什么会怀疑他知道呢?】
【因为当时的那个时机,嫪毐在他成年的时候谋反,他又顺利地就解决了,解决后一下子牵连那么多的人,大刀阔斧令人咋舌,就好像他早已对这件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