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7(2 / 2)
果然,被幕中女子选中的文人当也不是那般不堪的。
而且她先时还说了,这首诗也是比较有名的。
【在张好好对他进行关切之后,他就明白了,对方或许只是在转移话题,于是他也不再多问,将悲伤寄托在眼前的风景之中,最后余一句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听到此处,杜牧诗歌的魅力才终于显现出来了。
许多人也承认,杜牧的描写或许是很优秀的,常人所不达的。
但是他的描写常会让人不知他想表达什么,而他真正想要表达的就是在这最后。
有时候情感不分贵贱,不管是表达的什么情感,总能会有人产生共鸣。
所以诗似乎最重要的还是传递情感啊,许多人开始有这样的想法。
【这首诗的题材、方向其实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确实是差不多的,都有着那个年代对于女子,尤其是风尘女子的命运无法自主的同情以及无奈。】
若说情感,杜牧当也是表达出来了吧,至少白居易是这样感觉的。
甚至他觉得杜牧诗中对张好好的遭遇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因为这时的自己还没写下《琵琶行》,所以白居易甚至觉得,这位张好好是比那琵琶女还有可怜一些的。
看来诗的整体创作很重要,其创作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杜牧就是在末尾描写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比较隐晦的场景,便显得那张好好更可怜了。
妙啊。
【但是细一看,两者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白居易娓娓道来,整首诗张弛有度,结构非常清晰,但是杜牧的这首诗其实差了一点,他前面极具渲染张好好昔日的光彩,而近况却是欲言又止,给人一种有点点烂尾的感觉,但是也正是这样,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的空间,也让我们感受到杜牧对过去的美好的感受和现在的怅惘。】
烂尾?
这说法倒是稀奇。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太同意幕中女子的看法。
他们认为这结尾或许比前面写得还更好,或许该叫烂头。
但若后面的部分能够延伸得足够精彩,压过前头的内容,这样应当也不错了。
【我个人觉得杜牧的这些作品好就好在他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感情,他不像杜甫、白居易,他更在意的不是事情的真实,而是感情的真实,可见杜牧一个真性情的人。】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也还在思考烂尾之事。
那是他很久之前的作品了,或许他确实应该能写得更好的吧。
【听到这儿,可能有些人要问了,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说杜牧是一个风流文人吗?】
【那可不是。】
第192章
杜牧
【就在大和年间,杜牧游历湖州,而后遇到一个小姑娘,才十一二岁,觉得对方长得漂亮,于是一见钟情。】
【但是那还只是个孩子啊,禽兽!】
禽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