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2(1 / 2)

加入书签

这汲黯也真是好样的,多少人能像他一样被陛下嫌弃还能不消沉呢?

那胆小的肯定更是隐居山林而不出了。

【然而苦难是创作者的土壤,再加上贾谊的文学天赋,所以贾谊往往被人们所铭记,但至少从这里来说,汲黯的态度是一个官员或者说是每一个工作者应该有的,现在所经历的每一件平凡又毫无作用的事情都是将来某个成就的积累,谁说被贬官就是前途无望了呢?】

【但是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王维也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影响他在被贬时低落困惑,其他人亦是如此。】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谁说不是呢?

王维想,他们许多人都明白这些道理。

或者说,他们明白很多的道理,但是明白是一回事,能真正地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那时的他是没能做到的。

【关于汲黯,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东西就是他的传《汲黯传》,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史记》,而它真正出名,是因为这幅来自元代的赵孟俯的小楷书法作品《汲黯传》,如他的《前后赤壁赋》一样,都是他十分有名的作品,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推荐给大家。】

众人扫了一眼那书法作品都忍不住称赞。

写得确实不错!

【我们言归正传,这首《上张令公》显然是一首不错的求谒诗,其中也很能表现王维的思想与真诚,但是献出这首诗后王维就去了嵩山隐居,也不知是故作高深,还是想要逃避,想着若是不行就直接归隐山林了。】

第182章

王维

【在归隐嵩山之后,王维写下了《归嵩山作》等作品,他在某种程度上和陶渊明真的很像,这首诗就带着一种辞官归隐的闲适愉快的感觉,但是只要他后来主动回到了朝堂,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此时的他是故作轻松。】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的唇抿成了一道直线。

有时候他就在想,自己如今的闲适是真的闲适还是自己装的,他自己都有些分辨不清。

这种事情想得多了,事情的发展似乎就朝着自己的想法走了。

他只要想着自己不再在乎朝堂琐事,他似乎就真不在乎了。

可是看着朝堂上或有建功立业者,或乱成一团,或有他能做之事,他的心就又难以平静。

王维知道,自己不该一直如此。

欺骗自己毫无意义。

可是连陶渊明都没有办法的事,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清水环绕草木,车马悠闲前行,“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里诗人又与风景互动,流水像是对自己有意,飞鸟也陪着自己一起回归山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荒芜的古城紧挨着古时候的渡口,落日将整座秋山染红,“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在遥远的嵩山底下,我将回到那处去闭门隐居,这个闭关是佛家闭门静修的意思,这时候的王维应该很有一种佛门俗家弟子的感觉了。】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佛门是很尊重的,带着许多敬意的。

早在幕中女子说王维是诗佛的时候,其实许多人就已经对他很感兴趣了。

只是许多虔诚的百姓甚至从未见过王维,即便王维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认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