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9(2 / 2)

加入书签

这样的局面,他如何能改变呢?

他先时并未觉得自己有多厉害,他自诩有雄心壮志,他认为坚持地做那些事是他作为大宋子民该做的,也是一定会去做的。

所以在幕中女子夸赞他时,他只觉得理所当然。

可是现在,王安石不这样认为了,他甚至有点佩服幕中女子口中的那个自己。

那个自己是如何在看清了那么多的现状之后还毅然决然地选择那样的一条艰难的路的呢?

在上京赶考之前,他也见过许多的人情冷暖。

他以为自己已经见得够多了,他以为幕中女子所言的那个自己只不过是见识得更多一些罢了,可谁能想到……

王安石瞬间觉得有一座高山压在自己的肩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也开始有些怀疑自己了。

【另外还有一项均输法,这是一项针对税收、采买、上供的措施,原本东南六路各级官府有他们各自的指标,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江浙沪他们今年都要上供一千斤的茶叶,听着呢大家都一样,是挺公平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肯定会有问题,每个地方每一年的实际情况都不同,今年丰收明年可能就歉收,今年浙江歉收明年就可能江苏歉收,但是都必须交一样的一千斤茶叶,这听起来好像还是公平的,但是对于百姓,尤其是那些歉收了的百姓来说,已经是一个负担了。】

这法子大家还有点熟悉,是汉武帝时期用过的。

也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看来这王安石是一心为了赚钱,还和那些人抢钱,简直是不管不顾。

若不是共事了一段时间,大家都差不多了解了王安石并不是一个贪图小利之人,看到他这些不管不顾的措施都要以为他是想从中谋利了,毕竟“富贵险中求”嘛。

【在丰收的时候,官员们会乐颠颠地来收缴茶叶,百姓心痛点,但咬咬牙也就给了,然而歉收的时候,想给,给不了,只好去买,这个时候属于供不应求,市场上的茶叶会很贵,百姓们的负担自然就更重,原本他们的一千斤茶叶价值十万,他们相当于交税十万,但是因为歉收,只能去买,因为供不应求,他们可能实际交上去的税有二十万。】

【这是需求和供应之间的信息脱节所导致的,不像我们现在,网上购物还货比三家,哪个性价比高买那个,那个时候因为信息不顺畅,很多规矩都很死板,若只是官员正常对百姓收税,那还好,至少迫于朝廷的压力,官府不可能让百姓们没有活路。】

对啊,百姓们点头。

有些官老爷还是好的。

【然而这里面还有富商的参与,比如说今年朝廷要采买一千斤的茶叶,这个指标下发到浙江,这时候提前得知消息的商人就会提前囤货,抬高物价,等到朝廷采买的时候这些茶叶早已经翻了几倍。朝廷采买是有一个流程的,可能需要打报告审批,然后再一层层地下发命令,这段时间足够内部人员与富商互通消息。】

“这些奸商,可真不是个东西!”

许多人都不是傻的,他们有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东西为何一会儿贵了,一会儿又便宜了,但是幕中女子只这么一提,众人就明白了,这是有人在背后操控啊!

难怪幕中女子说大宋积贫积弱,原来都是被这些人给坑害的啊!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王安石等人开始实施均输法,比如说今年浙江的茶叶好,江苏的茶叶不好,那浙江就多进贡一点,江苏就少进贡一点,但你以为可以随意少进贡吗?那岂不是个个地方都叫穷?所以江苏虽然可以少进贡一点茶叶,但是就得多进贡一些绣品,但是这时候江苏一时间也拿不出那么多的绣品来啊,怎么办呢?去浙江买吗?不不不,国库里面还有,江苏就先以市场价买下来,再进贡就好了。好家伙!新型套现。】

许多百姓并不大理解幕中女子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但是一想到什么上税纳贡就直觉不是什么好事,再一看幕中女子的表情就更是确定了这一点。

但是许多商人却是黑了脸,如此一来,他们赚钱的机会可就少了许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