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4(2 / 2)

加入书签

公元202年,汉五年。

说起这事情,感触最深的还得是刘邦。

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有运气的。

他也不知道若是项羽还在,自己最后能不能坐上如今的这个位置。

但是他很清楚的是,如今大局已定,他胜了那就是他胜了,不管别人如何假设,那都是他胜了。

【王安石的这首诗仿佛是来打破我们对于一代霸王的美好幻想的,他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十分冷静地说出了他认为的观点,既是对前人的质疑,也表现了他自己的睿智。】

百姓们不明白为何这些后世之人会这般崇拜项羽。

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人啊!

他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他并不顾百姓死活啊!

如今汉王称帝,时间虽不长,但他们的日子已经慢慢好起来了。

他们不想从前那样的日子,他们庆幸项羽乌江自刎了。

至于他的那宁死不屈,就让后世去崇敬吧。

【王安石有很多咏史诗,也写了很多对古人的看法,他还曾写过一首《杜甫画像》写他心目中的杜甫,像王安石这种偏向于现实主义的文人对杜甫多是推崇的,而他更称得上是极其崇拜。】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还以为元白众人对自己的偏好已经很明显了,没想到这王安石对自己竟是极其崇拜。

他也开始期待王安石对自己的看法了,当然,他也期待自己是不是能为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什么支持,哪怕只是心里的支持。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他认为杜甫的诗都跟万物元气一样,我个人理解意思应该是能给人带来力量。“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其力量可以撼动天地,表现出来的雄壮坚毅是常人能以达到的。从这几句来说,感觉还是挺客观的,当然了,也不是说杜甫的诗歌真的能撼动天地,就是夸张中的一种客观,这种力量是来自心理上的,而非现实意义上的。】

唐,元和年间。

“没错。”白居易道,“就是这种感觉。”

他要的就是让人感受到自己诗中的力量。

从前他想让人看懂,并不只是简单地想让人看懂,只是看懂他的诗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又不是他的诗建造起来的,他希望读了他的诗,旁人能懂,能去行动。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在这天地之中,有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事物美丑粗细难以分得清,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但是杜甫都能将他们详细地描写出来。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写什么像什么,其实很多优秀的文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记得幕中女子也是这般夸过他的。

渐渐地他也看到了杜甫诗歌中的魅力。

但他也意识到,他永远不可能成为杜甫,就像杜甫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

不过,若是他们能一起教导学子,那他们的学生可以采他二人所长,那便是极好的了。

他对杜甫的提议很是心动。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只叹杜甫命运多舛,一生困顿也不见皇帝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岛。”都老了还是一个小官,半生都在颠沛流离。青衫,可以跟白衣相对记忆,白衣是没有官职的人,青衫就是官职卑微的人,但这个要结合上下文,不是只有这一个解释。】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之前的视频中讲解过杜甫,所以这里很好理解,他家庭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