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8(1 / 2)

加入书签

或许是欧阳修给了他什么样的提议,但这事情不一定,因为后来欧阳修推荐他回京,他也拒绝了,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庆历新政对于他后来的变法肯定也是有影响的,而他这次没有参加回京的考试,就又被调为鄞县知县。】

这些事情如今没有发生,许多人都不知该如何评价。

甚至他们没办法想象朝堂要乱成什么样子才会让王安石都不想进京做官,宁愿当一个小地方的知县。

他不是有着大志向吗?

还怕这个?

【在鄞县,王安石更加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扩建学堂、兴修水利,做了不少实事,这些也都是他的人生的积累。】

说到积累,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为了积累。

所以他这是为了体察明情?

倒是极少有像他这样的,没在皇帝面前露脸自己就做事去了。

也难怪这样的人后来能成为宰相了。

【从他考中进士一直到公元1058年,嘉佑三年,十多年的时间里,王安石一直在基层,其间有好几次回京的机会他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了,而且这些机会大多都是别人在举荐他,我们现在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感觉他呀,就一直憋着大招呢。】

欧阳修想起刚才女子说的自己举荐他也被他给拒绝了不由得勾唇笑了笑。

这像是王安石能做得出来的事。

他这个人一旦打定了主意要做点什么,那还真是谁都别想劝得住他。

或许这样才是好的,若是他能被劝得住,这变法之事恐怕难以实施。

而积累也是好的。

另一边,王安石也被憋着大招的话给逗乐了。

他可不认为自己有那本事。

在其位谋其事,顺便积累罢了。

他还是比较认同白居易坚守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

但是白居易没能成功,那是因为他不懂得让步。

以退为进,方为正道。

想到这儿,王安石笑了笑。

评价他人的事倒是有不少理,那自己呢,自己怎么失败,又怎么才能避免失败?

【能像他这样在基层干那么多年又做很多时事的官员应该不少,但是著名的却不多,苏轼是其中一个,可又完全不一样,我们要注意的是,王安石这里是没有壮志未酬的,或许在他变法失败之后有,现在没有,我们一会儿注意看看。】

唐,元和年间。

“还真是。”白居易道。

这个王安石,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啊。

明知前路难行,他就不走,先积攒力量等自己能走了才走。

他和元稹都错了啊。

【古代文人多自诩清高,虽然大多追求名利,但个个喜欢的那都是淡泊名利的人,王安石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升官的机会,名声也就慢慢地就起来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赞同,早知道当初他就该拒绝圣人征召。

如此圣人定会更加珍视他。

此次也是一样,他和杜甫进京,若是立即就答应圣人的要求,万一圣人又像先时那般敷衍他们该如何是好?

那不是白白地浪费了时间?

他倒是可以和杜甫谋划谋划,假意看淡红尘求道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