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8(1 / 2)
么。
但为何会让幕中女子难受孤独呢?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想,还是自己最坎坷吧。
古往今来,做皇帝做到他这般下场的委实是少数了。
自己如今看着自己的那些诗都觉得是字字泣血,难道还不足以让幕中女子感到难受吗?
可真是令人费解。
【像屈原、李白、杜甫等人他们的结局都让我们觉得十分惋惜,但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获得太大的希望,虽然他们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屈原的美政,杜甫的“致君尧舜上”,李白的“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是他们一直追求却是几乎没怎么看到过希望,他们所拥有的就只是一生的追逐和一生的失望,李杜二人甚至科举都没能成功。】
李煜顿住。
这里没有提到他,可他却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锤了一下似的。
他们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自己曾有过什么呢?
自己也曾想过建立一个繁盛的国家吗?
该是想过的才是,可那样的日子持续得太短了,也过去得太久了,久到他都要忘记了。
他当时放弃得太轻松了,他还可以再努力一下的是吗?
可是先时幕中女子的意思不是让他早些投降,保百姓平安吗?
若是再回到过去,他到底该怎么做呢?
李煜慌乱起来,他发现自己连做梦都不知该如何做。
“先生,先生您怎么了?”
这时,一个扎着小髻的学子从桌前探出头来。
小孩儿一脸担忧地看着自己跟前面色发白的先生,似是很为难,半晌过后才从自己的怀里掏了掏,而后掏出一块饴糖举到了李煜面前。
“先生不哭,先生吃糖。”
李煜这时才发现自己竟已然是泪流满面。
“没,先生没哭,只是风迷了眼睛。”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和杜甫的脸色同样不怎么好。
科举,科举做官之事是他们心中的痛。
白居易确实是比他们幸运得多了。
但某个方面来说,他们又都是一样的。
他们都没能做到自己心中想做的,他们都是遗憾的。
【白居易不一样,他虽然人生不是很顺利,但科举那是考一次中一次,一路顺畅,仕途看起来相当平坦,而且途中遇到了自己的至交好友,与好友志同道合,他们肯定在私底下不止一次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他们渴望改变现状,让唐朝恢复昨日荣光,他们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将自己的想法以诗歌传扬出去,而且看起来他们似乎也做得挺成功,诗歌被无数人传诵学习,但是他们终究还是没能成功。】
这么一说,果然是有些遗憾的。
但相对于许多人来说,白居易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渴望而不可及的。
怎么女子还觉得白居易的经历更让她难过呢?
女子接下来的话回答了他们的疑惑。
【如果从不曾见过阳光,又怎会觉得黑暗可怕呢?】
“原来如此。”李白道。
他明白那感觉了。
当时在接到圣人召令时他有多欣喜,在离开大明宫时他就有多心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