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2 / 2)
难道他这悲情从这时候才真正地开始悲情?
先时说到的那些白居易都没什么所谓的。
只要坚守“穷则独善其身”,那他就可以完全不在意,可噩运落在他家人身上,这是他难以接受的。
【或许是因为长兄的离世让白行简更加在意亲人,于是他途径三峡,于第二年到达浔阳与白居易重逢,白居易还曾写了《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等诗作来记两人重逢。】
那还好。
没有了职务可以等待机会,若是再发生什么不测,那可真是令人痛苦。
说起来他也许久未见知退了。
与他的联系也不如与微之的联系密切,上次去信还是回京之时,也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回京。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早在前几日,他的预告一出来白行简就收到了回京的召令,只是消息还未传到此处罢了。
于此他也有所猜测,不过没想到圣人动作那么快,也是此时心慌得有些乱了。
【后来,公元818年,元和十三年,白居易又迁忠州刺史,两人又一同离开浔阳前往忠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白居易有《别草堂三绝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说起这些调迁,一般来说还是会有理由的。
幕中女子虽没提,很显然,她的重点不是在这些事情上,她只关注与文人相关的大事件。
但他自己得知道,这时间应该有些大事发生。
【在途中,他们还遇到了迁虢州长史的元稹,三人同游,应该是一段比较开心的时光,于失去了长兄的白家兄弟而言,也是一个散心的机会,而且这时候三人都是前途未卜,寄情于山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出白居易所料,这一起被迁官,若不是发生了何事,那很有可能就是即将要发生何事。
两人竟在途中遇见,那他们还真是有缘。
想来当时提前有联系,只为了聚上一聚。
【在这途中他还经过了岳州,也就是今湖南岳阳,登上岳阳楼,写下了《题岳阳楼》,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列江南三大名楼,一直是许多文人的写作素材,像我们之前说过的杜甫的《登岳阳楼》,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白也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先时说杜甫时说过岳阳楼,也说到了这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但是倒没提他。
李白想了想这个夏十二。
再一想自己现在还没写出来的诗,那应当不会是太潇洒的作品,或许多少带着萧索之感,瞬间不是那么想知道了。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那么一瞬,自己的作品自己怎么可能真的不想面对?
【虽然他们有很多人写了岳阳楼,可每个人表达的感情都不同,《登岳阳楼》是杜甫报国无门的凄伤,《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的闲适心情。】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经过这段时间,众人都对范仲淹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虽然在欧阳修等人看来,范仲淹和王安石都一样,在面对某些事情上比较冲动激进,但他们也确确实实是在为着江山社稷而着想。
这与欧阳修等人的本意还是不冲突的。
不过这争吵是时有发生,经常气得欧阳修不想说话。
他想若是范仲淹做事能像他写这文章这般就好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看对方也做到了,可是这“先天下之忧而忧”说得太简单,有这心,却没能真正做到。
但这范仲淹到底是比他年纪大地位高,平日里他还是得敬着点,但这王安石就不一样了,纵使他日后有多厉害,现在不过一个毛头小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