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9(1 / 2)
没有什么是可以永久的。】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隔着时空与这女子产生了共鸣。
平日里他已经将他的情绪隐藏起来了。
可是这时候听到幕中女子说这些,他忍不住去想。
他也想遇到这样一位女子,有着与自己共同忧愁的女子,能为自己奏响乡音的女子。
【人更不可能青春永驻,“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女子年纪大了,风月场所吃的就是青春饭啊,她也是“门前冷漠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原以为嫁了人能有平凡人的生活了吧,谁知道“商人重利轻别离……”说多了都是泪,每每只能是“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某风月场所内。
许多女子对巨幕的出现都是十分激动的。
她们在这地方一辈子,能为他们说话的寥寥无几。
虽然这幕中女子也没有把她们单拎出来说,但是她们就是有那样的预感,幕中女子是没有看不起她们的,也是把她们看作正常的女子的。
她们看着光鲜亮丽,无数人追捧。
然而世人与她们都心知肚明,她们是最低等最受人轻贱的。
到了年老色衰时,能嫁为人妇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若只是成为一个妾,那恐怕更是难做。
【接下来的一个部分主要讲诗人是如何找到共鸣的,“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本来听到琵琶曲就已经很伤感了,再听这一番话不觉感同身受,而后他便发出了那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们都说不明白这两句诗到底哪里好。
可是只要将之代入到白居易与琵琶女相逢的场景,众人就十分感动。
倒是那些风月场所的女子明白。
她们在这样的地方,不知听过多少男人的甜言蜜语。
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她们的?更别说是与她们感同身受了。
这白居易,哪怕说的只是唬人的话,也能让她们欢喜很久。
【“我”跟你啊,是一样的啊,“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这说得有点惨了,接下来他又把话题拉回到了音乐上,“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听到你这音乐,简直像是久旱逢甘霖啊!】
元稹有些担心地看了看白居易,深觉对方消瘦了不少,才不自觉地蹙了蹙眉。
喃喃自语说:“这浔阳竟如此艰苦?”
白居易笑,“不至于不至于……”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在这浔阳的条件艰苦,“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写诗用到的典故很少,但是这里他杜宇化杜鹃鸟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悲愤与痛苦,而猿鸣一直以来也被认为是很凄惨的意象,像郦道元的“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都是此类。】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悲愤、痛苦?
他大难不死,在那样的情况下写下的句子,当比这白居易要好些?
就连李白自己也无法确定。
【白居易用上了典故,在我看来这诗句就是他即兴而作,我们都知道他一直追求一个老妪可读,加了典故的话就很难实现了,那就说明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所以才那么流畅那么成功。】
这话给了许多文人尤其是那些苦吟派以启示。
流畅。
这不正是他们的诗作中所缺失的东西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