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9(2 / 2)

加入书签

杜甫感叹,“此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意乎?”

有钱人家过着穷人难以想象的日子,穷人也同样不懂高门大户的日子。

最可怕的是,不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大多数的人竟都以为这样的日子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不知道这刘姥姥是谁,但幕中女子提到的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想来都是后世之人吧。

杜甫、李白二人虽说出身不差,但是走南闯北见过太多,也开始能够了解这样的生活了。

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写出那么多别人认为好的作品的缘故吧,即便他们的表现方式不同。

唐,乾隆年间。

众人大为震惊。

这不是曹雪芹那《风月宝鉴》中的内容吗?

幕中女子竟连其中这等细节都记得如此清楚,看来是很喜欢这书啊!

【《秦中吟》都是通过某一事件来揭露社会现实的,其中突出的是尖锐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古今难题贫富差距,我们现在还知道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大家都在共同努力,然而古代的森严制度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富人不仅权势滔天,还要压榨贫穷百姓,许多人诸如白居易、杜甫都意识到了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现状,企图有一些突破。】

共同富裕。

他们听到了什么?

后世竟能做到这样吗?

【可是突破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自然是有很多人成为他的阻力,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到,“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由此来看,他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明确的,但就是不畏权贵,能拿“我”咋地?】

唐,元和年间。

看到女子那高傲的表情,白居易和元稹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

这女子,表现得还真有那么几分神似。

他们曾经就是如此想的。

可是经过后来的一些事情,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身上的那股子锐气都已经被消磨了。

【白居易还曾经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他说他的《长恨歌》有文采风情,《秦中吟十首》接近雅正之声,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长恨歌》的风情那是幕中女子也承认了的,甚至评价更高。

而雅正之声都是些怨刺之作,他的《秦中吟》不也正是吗?

即便白居易现在写那样的作品写得不多了,可这不影响他依旧觉得那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

【后来的评论者常把他的作品和杜甫的作品相提并论,两个现实主义大家,就其内容而言,其实两人的作品确实相差不大,都是讲述社会现实,甚至白居易的诗的影响力是更大的,因为它通俗易懂也有其艺术性,那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之为诗史,而白居易的诗没有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问题连李杜二人都答不上来。

他们也想知道这后世是如何评判的,又是如何把什么诗仙之类的称号安在他们身上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