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6(2 / 2)

加入书签

可即便冒着形成党争的风险,她也不可能让那些世家大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所以,如此行为是对的。

【介于以上这些原因,唐顺宗李诵即位后 立刻重用王伾、王叔文进行改革,主要打击宦官,打击贪官抑制藩镇割据,但凡是权力重新分配,势必会侵犯某些人的利益,那就会形成双方的对战。】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其实先时曹丕就猜到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毕竟那唐玄宗似乎很信任高力士,而那唐皇之子也是被宦官耽误。

自古以来宦官从不会没有野心。

东汉如此,之后的朝代自然也是如此。

他不能重蹈覆辙,但是也不能在危难之际无人可用。

所以,他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听话的队伍。

然而,这些他此时也只能是想想罢了,大局未定,做这许多的安排都显得有些多余。

【这场对战因为李诵的病重,王叔文等人的结党营私而宣告失败,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被逼禅位太子李纯,改年号永贞,老李家基操了,而王伾病死,王叔文被贬,其余参与这世界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个人通通被贬到外地去当司马去了,故而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老李家?

众人从未听到过有敢这样称呼 皇家的,个个屏息凝神,生怕一个不注意太子殿下就迁怒于他们,虽然太子殿下平日宽厚,可这事情怕是殿下逆鳞了吧?

然而他们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反倒是又听得一阵懵,这没说过程啊。

改革是如何进行的,为何会失败,这些提也不提一下的吗?

虽然知道有可能会失败,但此时听到李世民仍旧忍不住失望。

他脑子里过了一下“基操”这个词,并不知其意,于是赶紧将它从自己的脑子里赶走了。

都有记写,晚些时候再想不迟。

现在得专心致志地听下去。

【这事情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皇帝把近臣看得很重要,所以在新帝即位后会不分差别地排挤先帝近臣,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意思。】

这是自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大臣仗着先帝的宠爱恃宠而骄巴不得把整个天下都握在手中。

众人都觉得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任何问题。

【白居易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永贞革新,但是对于革新,他显然是持支持态度的,在《新乐府·太行路》中他表达了对革新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韦执宜的同情,韦执宜是被贬得最远的一个,跟苏轼一样,被贬到了海南。】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虽然已经远离海南了,但是分别本就是一件令人心伤的事,苏轼心中感触颇深。

想来唐朝的海南当比他去时更加艰苦才是。

【《新乐府·太行路》题下小字写“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诗中也有“行路难……不独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这样的句子,他的针砭时弊很露骨,还说“君不见左纳言,右内死,朝承恩,暮赐死。”总结一下就是胆子大得很。】

唐,元和年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