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3(2 / 2)
曹植抿了抿唇,唇缝拉得老长,他觉得这所谓的政治意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能多懂得一些尔虞我诈吗?
阴险小人,他不屑做罢了。
若他愿意做,他肯定也可以的,现如今的科举之事他不就安排得挺好的吗?
他自信若是让二哥来,二哥定然不如自己。
【李广曾经有一次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败了,然后被匈奴人抓住后费了好大劲才得以逃脱,李广这次的失误按律当斩,但是汉朝可以罚款赎罪,所以他交了钱被贬为庶人,被贬后,他就回到老家等待东山再起。】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若是当时没有那交钱赎罪的规矩就好了,刘彻想。
若是李广就死在了那时,也不算枉死,也就没有了后面的那些事情。
只可惜天意难测,有时候一切都是注定的吧。
【有天晚上李广外出,回去时在霸陵亭遇到了喝醉了的霸陵尉,霸陵尉不让他过还呵斥他,李广身边的人就说,这是前李将军,意思还不快让路!谁知那霸陵尉却道,现任将军都不能在晚上从这儿过呢,何况你一个前将军?于是李广就在那处过了一夜。】
【其实霸陵尉的行为是没有错的,按照当时的规定,不管是谁晚上都不能从那过,应该是宵禁相关的规定。当然了我们并不知道霸陵尉的态度如何,从《史记》中的“呵止”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霸陵尉的态度可能不怎么好,但不管是如何态度霸陵尉都应该罪不至死,然而后来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后就把这霸陵尉给杀了,这事情说明李广应该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确实啊!这也未免太小肚鸡肠了!
韩信无法理解李广的做法。
霸陵尉如此对他,即便言辞犀利哪怕是骂他辱他,也罪不至死吧。
更何况当时的气愤难道没有使他更加发愤图强吗?
在他看来,李广不该杀那霸陵尉,反而还应当感谢对方的辱骂之恩。
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屈辱,这些只应该让他更加强大。
【而且还有一件事情足以成为李广一生的污点,那就是他曾经杀了许多投降的羌人,古往今来我们都知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和俘虏,他这算是犯了大忌。所以李广这个人自身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咱们要比较客观地去看待他。】
【一般来说,文人谈历史,也不说文人吧,只要是人在评价其他人及事件时总会带上自我意识,而文人为了传达一定的思想,会提炼有用的观点进行创作,甚至会进行大幅度地改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历史老师推荐书目会推荐史书而不是纯文学的作品。】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看了眼自己身旁的杜二甫。
这大抵就是杜二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而又受后世推崇的原因之一,他的诗中有太多现实的东西。
可李白却没想要学他,因为自己的浪漫主义,自己的无边的想象也不错。
他愿徜徉在想象的世界中。
这世上有杜二甫就难有李二甫,但有杜二甫也能有李十二白。
他们不同,却能共处。
【了解了李广的生平,我们来看看辛弃疾笔下的李广是怎么样的。】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这儿就是说的霸陵尉的那件事情了,但是这里突出的就是故将军,这个说法是《史记》中原有的说法,而后面“恨”字虽然不是真的恨,但说明辛弃疾不是站在霸陵尉这边的,“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霸陵尉醉了不认识李广,但李广却闻名天下了,而且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方式。大家看这前面几句的情感倾向与我们之前所说的又不相同,这是辛弃疾的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