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2 / 2)
他和阿娇……他不可能把她从冷宫放出来。
【乍一看这词就是一首伤春之词,“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春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经得起几次风雨?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春天一到,几次风雨后夏天就来了,然而此时的辛弃疾可不仅仅是在感叹春光易逝,如今的南宋可不就如同那易逝的春光一般吗?】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已经没那么慌张了。
他突然意识到,虽然最后自己是让位了,但幕中女子完全没提南宋灭亡之事,那说明时间还早。
那他只要做得比幕中女子所说的好上一些自然骂他的人就少了。
若是能力挽狂澜那自然更好了。
希望岳飞几人不要让人失望。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我”爱惜春日,常常害怕花儿开得太早,更何况如今已经落红无数了。“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春天啊,你快停住吧,听说那开至天涯的芳草已经阻挡了你的归路,走了就回不来了。】
【“怨春不语。”想留却留不住,只恨春日无言,这样或许也并不奇怪,因为“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殷勤的只有那雕花檐下的蜘蛛,它们整日织网,为了留住春日惹了不少飞絮。】
唐,元和年间。
蜘蛛意象,李贺觉得颇为新奇。
古往今来不是没有写蜘蛛的,但是像辛弃疾这般写得与主题如此贴切的却是少有。
他想他的诗句应当也可这么做。
【前面花开落红虽也有些感伤,但是接下来的春不语之后却更显萧索,这不是他个人的哀怨表达,他只是把家国情怀寄托在了个人感伤之中,然而,这样的感伤才只是刚刚开始,其下阙才是真正的使人动容。】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这里讲的是汉武帝和陈皇后的典故,这儿我们之前说过了,什么“金屋藏娇”都是野史中的故事,但是我们看古人的诗文不能完全按照正史上的故事来分析,古代人也是要听传说看野史的,但是这里的依据应该是正史,虽然提到了司马相如《长门赋》,可那篇文章的序中写到得了《长门赋》陈皇后复宠,但历史上这事情是没有的。】
【除了依据,还有结论之类的也是不能太过于考究的,或者说是不能表面地去解释,比如这里的“准拟佳期”,如果我们直译的话那就是说汉武帝曾和陈皇后约定好了复宠的日子,但显然不是真的,这里只是将陈皇后难以复宠的感伤又加深了一层,有时候得不到可能并不会让人太过伤心,但是给了希望之后又失去希望才真正让人绝望。】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陈阿娇心中微微刺了一下,她的心许久未有如此波动。
可不是让人绝望吗?
原以为巨幕的出现能让事情有所转机呢。
不过,她就算出去也没什么意思,那人与她,早已离心了。
【辛弃疾这里认为陈皇后的失宠是因为“蛾眉曾有人妒。”这一句显然来自于《离骚》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然而“千金纵买相如,脉脉此情谁诉”?就算是千金买了《相如赋》,这份深情也是无人能诉。这里应该就是将正史和《相如赋》的典故结合起来用的,陈阿娇没有买赋,就算买了也还是没用。】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虽然《离骚》是屈原日后的作品,但他在心中已经完全将之看作了自己的创作。
先时读着他只觉触动极大,可其实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经历结合在一起。
直到最近,当那些人带着对他的明显的恶意在大王面前诋毁他而大王却无动于衷时,他终于感受到了此中情感。
他想要吶喊想要咆哮。
大王何故啊!
【辛弃疾虽然没说,但从他其后的经历来看,这时候他应该已经被妒了,因为他后面被弹劾罢官应该不可能是一次就被罢官的,肯定还是有一个过程才会将他罢官,包括他
↑返回顶部↑